章泯,戏剧、电影导演,电影教育家。原名谢韵心,又名谢兴,笔名杜山、陆擎,四川峨眉人。1924年入北平人艺戏剧专门学校。1929年毕业于国立北平艺术专门学校戏剧系。1930年在上海参加“左翼剧联”,任编导部主任,并当选为执委。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后相继为上海大地剧社、上海业余剧人协会、上海业余实验剧团导演了易卜生的《娜拉》等,轰动剧坛。接着又把《钦差大臣》、《大雷雨》、《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世界名剧第一次搬上中国话剧舞台,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影响。还创作剧本《弃儿》等,发表《论悲剧》、《论喜剧》、《电影表演基础》等论著。 抗战爆发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演剧活动,先参加了话剧《保卫卢沟桥》的导演委员会,后去广西,在“国防剧艺社”担任导演。1938年在四川成都省立剧校任教。1939年到重庆,被中国电影制片厂聘请为特约编导委员。1940年去北碚陶行知创办的育才学校担任戏剧组主任,从事艺术教育工作,后来又到郭沫若主持的文化工作委员会工作。1941年赴香港,参加组织成立港旅剧人协会,导演了《马门教授》、《北京人》等。前者曾轰动香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曾在昆明为新中国剧社导演了《家》、《孔雀胆》、《天国春秋》等话剧。在桂林翻译苏联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自我修养》第一部,是我国最早系统介绍斯氏表演方法的人之一。 1943年后在重庆任中国艺术剧社导演,兼江安国立南京戏专教授,后在抗敌演剧第五队工作一段时间。1945年,他再赴香港,除为建国剧社导演话剧外,还主编《大公报》的《影剧周刊》。1948年底,为南群影业公司导演了他的电影处女作《结亲》。这是一部简洁流畅、具有现实意义的讽刺喜剧。随后,又编导过影片《静静的嘉陵江》和《冬去春来》。前者表现抗战前后重庆一对软弱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悲剧,后者描写了解放前夕农村的阶级压迫与斗争。体现了迎接新生活的主题。 解放后,任文化部电影局艺委会副主任。北京电影学院创办后任院长兼党委书记。他重视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培养了不少电影人才。曾任中国文联一至四届理事,中国影协一至三届理事。1975年2月4日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