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眼电影 > 罗拉快跑
罗拉快跑海报封面图

罗拉快跑

Lola rennt
动作 / 惊悚 / 犯罪
1998-08-20德国上映 / 80分钟
看过看过
logo猫眼综合评分
7.8
星星星星星
简介

柏林,夏季某日,罗拉和曼尼是一对20出头的年轻恋人。曼尼是个不务正业的小混混,有一天他惹出一个天大的麻烦,竟然把走私得来的10万 马克赃款弄丢了。而且他的老大20分钟之后就要来拿回这笔钱。懦弱的曼尼只好向罗拉求救,一个错误的决定可能造成可怕的后果。罗拉 (弗兰卡·波滕特 饰)和曼尼 (莫里兹·克雷多 饰)是一对年轻的恋人,其中曼尼是一个不务正业的小混混,而罗拉则是相信“天大的事情有爱情顶着”的爱情至上主义者。一天,曼尼为老大完成一项钻石交易,带着装有10万马克的钱袋等候罗拉的接应,然而罗拉的自行车被人抢走,耽误了约定的接应时间,曼尼只好乘地铁回去。在地铁车厢里,曼尼扶起身边的乞丐,同时,看见两名警察向他走来。慌乱中,曼尼下了车,竟然把钱袋忘在了车厢里。显然,钱袋被乞丐拿走了。此时距离曼尼和老大约定见面交钱的时间只剩下20分钟,如果20分钟之内筹集不到10万马克,曼尼就会被老大杀死。走投无路的曼尼打电话向罗拉求救,如果罗拉20分钟之内不能赶到,曼尼只能铤而走险抢劫电话亭对面的超市。考验罗拉爱情的时候到了,为了在20分钟内筹到10万马克,救出曼尼,她狂奔在向银行家父亲求助的路上。

视频全部arrow-right
  • avatar
  • avatar
  • avatar
  • avatar
  • avatar
短评
长评
avatar
每一秒你都在改变世界写这篇文章是因为外语选修课中西影视鉴赏老师有幸在课堂上给我们播放了。《罗拉快跑》是一部相当著名的电影,然而让我惊异的是,一个大三选修的课堂, 竟然有那么多人,从未看过,甚至从未听说过这部电影,更不用说理解了。 后来,我想如果没上大学之前看这部片子,我肯定会被片子巧妙安排的剧情,镜头,快节奏的对人物一生的概括所吸引,只当作打发时间的消遣。想把这篇文章发出来是因为最近在看蒙面歌王梁咏琪就选择了罗拉这个名字。 当时我在看过这部片子之后,无数次的在思考,老师让我们思考的东西是什么?   片子的开篇便提出问题,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似乎是在提醒观众,这部片子并不是那么简单。影片开始便是罗拉的男友曼尼打电话向罗拉求救,如果12点的时候罗拉没有到来帮他筹集10万元(片中钱的计量单位不是元)的话,他就去抢劫超市。罗拉挂掉电话,时钟指向11点40分。罗拉简短的思考之后,她决定去向爸爸求助,然后罗拉开始快跑。   在快跑的过程中,罗拉经过一些人,导演用非常快速的几组照片把一些人的一生概括出来。整部片子一共经历过三个12点,第一次12点的结局是罗拉没筹到钱,曼尼和罗拉抢劫,最后罗拉被警察击毙。故事又回到罗拉快跑开始,第二个12点的结局是罗拉在她父亲那里抢到10万元,然而在12点之前没有赶到,曼尼被车撞死。第三个12点的结局是罗拉去赌场拿着100元钱赢了10万元,而曼尼碰巧找到那个捡到他10万元的乞丐,最后俩个人毫发无伤,并且罗拉手里还有那赢得的10万元。导演给我们展现了三种不一样的结局,然而在现实中可能还会有成千上万种不一样的结局,而过了12点,我们的生活依然会继续。   罗拉和曼尼是导演设计的人物,而我们呢?我们是否也是上帝这位导演设计的角色呢?我们的出生的地点,我们的长相,我们的性别,或者我们为什么不是动物或者植物?我们从来没见过上帝,那我们不妨试着假定这位导演存在。   这样我们的一生就都扮演着我们自己的角色,上帝安排我们和什么人相遇,我们和他们产生交织,我们可能被他们改变,或者改变他们。比如,我总是疑问,为什么罗拉肯为曼尼如此的付出?答案好像很明显,因为她爱他。可是万一罗拉从来都没有遇到过曼尼呢?可她就是遇到了。上帝仿佛赋予了我们思考的能力,就像导演也一样赋予罗拉思考的能力。可是在第二个故事里,罗拉抢劫了他的父亲,明显看出她并不是出于理性的思考能力,大家都知道这种情况可能发生,而这个时候,是什么起决定作用来左右她的行为呢?她逃出大楼的时候,警察竟然没有发现她就是劫匪,这个时候起作用的是什么?是好运气。好运气是什么决定的?这种好运气在第三个故事中体现的更加明显,罗拉仅凭一百元赢得十万元,曼尼发现了捡到他钱包的人。在第一个故事中,乞丐捡到的钱更是体现了运气。当然不单单只有好运气,也有包括罗拉下楼梯是有人绊倒她,汽车撞到玻璃的坏运气。好运气和坏运气综合起来,是不是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命运。   如果不是命运,罗拉的摩托车就不会被偷,罗拉就不会迟到,曼尼就不会陷入危机。如果罗拉不认识曼尼,这些事情就都不会发生。我们每次做的决定,可能都会有不同的结局。而这结局,也不一定就是因为我们的选择,因为那些快速的照片,并没有提到选择的事情。 这部片子,体现的仿佛就是命运。短短的二十分钟可能决定一生,短短的二十分钟也体现了一生。罗拉和曼尼自身起到的作用都是很微小的。而二十分钟,不一样的时间安排,不一样的巧合,完全造成了不一样的结局。导演试图在做关于命运的设想。在三个结局中,罗拉经过的一些人命运也在做不同的改变,导演试图告诉我们,世界正是这样。 最喜欢这部片子里面两个情节,罗拉在离开世界之前,她最后要证明、要寻问的是:——爱情。罗拉问曼尼是否爱自己?得到肯定的回答后,罗拉不甘心死亡,她决心使时光倒流。   罗拉与曼尼的境界完全不同。问罗拉的不是她对自己的爱情,而是担心自己死后,罗拉是否还会喜欢上别的男人。对此,罗拉的回答异常干脆:“别说了,你现在还没死。”罗拉再次使时光倒流。 这两段情节让我心动。曼妮懦弱、没有主见、慌慌张张、对爱情没有信心。但是罗拉根本没有算计这些,爱人一个电话,十万马克,她就用尽所有的力量去拯救只跟她呆了一年的男朋友。她一直的跑,跑,跑。用尽所有的力气,不做一分的考虑。她红红色的头发随着她的步伐跳动,那就是罗拉的火般的简单的性格和爱情。 《罗拉快跑》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那种命运看似瞬间万变,却冥冥中已经注定,一个细节可以左右一生的感觉。如果我们思考自己,例如我今天碰上一个乞丐我给了他一块钱,或者我看也不看走过,我的人生是不是走向另一条路?我的命运怎样的和陌生人交叉、互相改变、影响?这种问题的思考是没有底线的。就像思考宇宙一样。   现在开始,相信命运的安排,可能带有悲剧色彩。但人们也往往相信,人定胜天。罗拉快跑只是给我们以思考的启迪。而我们借着思考也正在不断的探索自己的存在,这种探索一直没有停止。不管上帝是否存在,我们依旧需要生活下去,至少我们都有自己的角色,有自己的舞台,我们从小到大也在试着适应社会的规则,我们承认自己的局限的同时,我们也是会改变一些事情的。也许,我们就像罗拉为了曼尼快跑一样,也为了我们的原因,向前奔跑,尽管我们不知道什么造成了我们一定为了这个原因而奔跑。     你要记住,相信自己,似罗拉,每一秒你都在改变世界。
comment0
avatar
After the game is before the game.画面 《罗拉快跑》运用了大量的快速剪辑来营造快节奏的画面风格。影片开头的电话通话片段就用了让人眼花缭乱的快速剪辑交代主人公罗拉和曼尼的情况,在大多数情况下,罗拉的画面处于仰角镜头,表现影片的绝对主角罗拉,也从另一方面表达女权主义,因为整部影片都在讲述罗拉如何通过各种办法试图解救自己处于困境中的男朋友曼尼,而曼尼的画面则大多是平角镜头和稍俯角拍摄,可以看出曼尼一直是被动等待罗拉的帮助,突显罗拉和曼尼的关系。这部影片还用了几种不同的镜头语言展现了不同的效果。用黑白画面代表“回忆时间”区别于彩色画面的“现在进行时”,简单的处理手法就能让观众轻易分辨出“过去”与“现在”,不会因为镜头剪辑太快而对内容感到疑惑。用定格快切的手段表现罗拉奔跑过程遇到的人的后来遭遇,用一两秒的时间交代清楚除主人公以外的人的结果,随着影片的发展又利用定格快切表现的画面的不同展现了罗拉每次改变对旁人造成了截然不同的结果,耐人寻味。整部影片下来,画面基本是晃动的,我想大概是以罗拉为中心,为了拍出一直在奔跑的罗拉的主观视角,不使用稳定拍摄,用晃动的镜头表现罗拉运动带来的摇晃画面,让观众带入罗拉这个角色。影片几处地方使用了两个或者三个小画格,把同一时间轴上发生的事并到一个画面中,增添了一些戏剧效果。影片过渡期间用了推镜把近景画面推向人物眼睛的特写,用了这个画面表现了罗拉和曼尼即将“重生”的效果。 声音 使人产生被“催促”感受的快节奏背景声贯穿整部影片,快节奏音乐渲染了整部影片同样快节奏的气氛,推动剧情的发展,混合而成的快节奏背景声给观众带来新鲜感。《罗拉快跑》这部电影并不具备写实风格,因为故事本来就不“现实”,所以音乐上也没有了真实的环境声音,取而代之的就是一直在推动节奏和“催促”观众的混音背景声。其中也有几处无声画面,表现出的效果就是好像世界都停止了只剩下罗拉还在为爱奔跑。还有一点就是罗拉的三次大叫,罗拉震耳欲聋的叫声会把所处环境中的玻璃器物震碎,用这个夸张的手法展现了罗拉对世俗世界的反抗。 运动 《罗拉快跑》这部影片有大量的运动元素。首要的就是罗拉的奔跑,整部影片围绕着罗拉奔跑过程展开,摄影机也在以罗拉的主观感受进行拍摄,没有使用稳定器产生了奔跑带来的动态视角,以表明罗拉绝对主角的地位。影片用了很多的跟镜拍摄罗拉在城市奔跑的过程,罗拉在路上、在桥底下奔跑,旁边没有多余的行人,景深落到罗拉身上,而且整部影片罗拉几乎都处在跑步的状态,变现了罗拉无限的生命力,还有一段关键的奔跑是罗拉从家里下楼这段过程动画,因为罗拉下楼产生了三个时间点导致了三个循环的截然不同。我认为这部影片另外一个重要的运动是接打电话,影片开头罗拉接听曼尼的电话,用电话对话的方式交代了整个故事的起因,在电话通话过程中观众可以看出罗拉和曼尼所处的地位的不同,罗拉明显 处于强势一方,曼尼处于被动的一方,他甚至在打电话向罗拉求助时哭泣。还有一个运动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枪的运动,枪第一次出现是别在曼尼的裤子,他准备拿这把枪去抢劫超市,枪的第一次开火也是曼尼用来吓唬超市里的人让超市员工把收银机打开,也是在超市出现了第二把枪,超市的保安举着枪试图阻止曼尼的行为,而枪第二次开火已经到了罗拉手上,罗拉抢过了保安的枪并开枪恐吓他不要动,枪的第三次出现和开火来自一名警官,他的枪走火击毙了罗拉也标志了影片第一个循环的结束,然后枪又在罗拉手上出现,这次她把钱顶着自己父亲抢劫银行,这次枪又一次作为警示作为打到了墙壁上,枪最后一次出现是曼尼快要追不上流浪汉的时候逼于无奈拔出枪强迫流浪汉把捡到的意外之财交还曼尼,我认为枪作为了这部影片的重要道具多次出现,但是并没有一次是正在具有伤人意义的,哪怕那次击毙罗拉也是枪支走火。我认为《罗拉快跑》还有一个重要的道具,那就是钱袋,影片有三个循环,每一次装钱的袋子都来源不同,第一次是超市里的购物塑料袋,第二次是银行柜台下的垃圾袋,第三次是赌场提供的塑料袋,前两次钱袋都作为了重要的标志物,这两次钱袋和红色电话在快速剪辑下形成同时落下的效果,也就是当钱袋落到地面时,红色电话也会落到电话座机上,然后新的一轮循环就开始了,第三个钱袋没有像前面两个那样跌落而是被罗拉拿在手上直至影片结束。 色彩 《罗拉快跑》整部影片的环境和这座德国城市大部分都以色相暗淡的颜色呈现,黑白灰的环境画面使人有一种无助的感觉,我觉得导演或者摄像师用这种背景色来区别罗拉和周遭的世俗环境,展示罗拉与周围事物的多么不同,曼尼、罗拉父亲和很多出现的人物的穿着都是以色相暗淡的颜色为主,看起来没有活力,而且他们都处于一个环境中“相对静止”,观众会觉得整部影片只有罗拉在“运动”。红色作为整部影片的一个标志颜色出现,红色的电话机是故事开始的标志,每一次循环都是由红色电话落下罗拉开始奔跑,罗拉顶着一头鲜艳的红色头发,红色的头发吸引了每一个观众的眼球,影片就巧妙的运用鲜艳的红色把罗拉和周遭环境区别开来,让观众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不同之处,罗拉红色的头发代表了她的无限活力,除了她在没有一个发色甚至穿着鲜艳的角色,表达了罗拉核心主角的地位,鲜艳红色头发让我们在暗淡的画面里一眼就能发现罗拉,不由自主地被吸引。还有一个以红色为主色调的画面,就是我所说的“重生”画面,罗拉和曼尼裸露在床上,第一次是罗拉向曼尼提问爱情,第二次是曼尼向罗拉提问爱情,随着配乐“你爱我吗”疑惑的产生,画面变成了红色色调,镜头由近景推到罗拉或者曼尼的眼睛特写,所以我认为这个画面的红色是表达爱情的,红色是浪漫的,影片用这个段红色串联了罗拉与曼尼的爱情,其实他们都彼此深爱对方。 人物 影片片头画面就已经一个个地把要出现的人物用降格镜头展现了一次,除了最后的银行保安是以常规镜头出现的,他交代了台词“游戏开始”然后大脚开球然后就出现了片名,可见他可能是影片的一个关键人物,看完整部影片你就可以知道,这个银行保安好像以“上帝视角”旁观着三个循环的发展,特别是第三个循环当罗拉赶到银行门口时,银行保安又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台词“你终于来了”,就好像这个银行保安是知道罗拉两次“重生”的。曼尼这个角色在影片开始阶段显得尤其弱小,打电话向罗拉求助并在电话亭悄悄哭泣,我觉得这个角色这样的设定是用来反“英雄救美”的传统。罗拉作为核心人物,她为爱勇敢,为了爱情不惜举起连保险都不会打开的枪,她有无限活力,红色的头发在德国街道上奔跑,她反抗世俗,她用震耳欲聋的叫声向世界宣泄。 结构 我把《罗拉快跑》除去片头分为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罗拉与曼尼电话通话的过程,影片用快速剪辑和黑白画面说明了故事的起因,让观众很容易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不会造成后面观影的疑惑。第二部分是第一次循环,罗拉跑到银行找父亲要钱未果,晚到了约定地点,曼尼已经开始了超市抢劫,罗拉只好协助曼尼抢劫,最后罗拉被警察走火的枪击中,进入第一次“重生”画面。第三部分是第二次循环,罗拉跑到银行抢过保安的枪威逼父亲给钱她,罗拉拿到钱并及时赶到了约定地点,曼尼开心地走向罗拉但却被快速驶来的救护车撞倒,进入第二次“重生”画面。第四部分是最后一次循环,罗拉赶到银行时父亲已经走了,罗拉心理向神求助,她被货车吓停在赌场门口,她用99多马克在赌场赢到了足够的钱,她再次奔跑赶到了约定地点,这时曼尼已经从流浪汉手上拿回了丢失的钱并完成了任务,罗拉和曼尼相见,开心的走着,他们还因为罗拉赌赢的钱成为了有钱的人,是一个Happy Ending。三个循环的不同都源于罗拉开始奔跑后的某一处的改变带来了连锁式的反应,所谓“蝴蝶效应”。
comment1
影片资料

影视行业信息《免责声明》I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018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