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眼电影 > 十二怒汉
十二怒汉海报封面图

十二怒汉

12 Angry Men
剧情 / 悬疑
1957-04-13美国上映 / 159分钟
看过看过
logo猫眼综合评分
9.1
星星星星星
简介

俄罗斯发生了一起离奇谋杀案,一名来自车臣的少年,因为涉嫌杀害他的养父,即将被判处“一级谋杀”的重罪,而被害者是一名俄罗斯军官,过去曾参与对车臣的镇压。案发当晚,没有任何人亲眼目睹行凶过程,但是从表面上看,证言和物证对少年非常不利。在听取了控辩双方的意见后,12名自不同行业、不同地位的陪审团成员聚在法院旁边的学校体育馆,讨论是否给车臣少年定罪。其中一位陪审员不顾其他人都同意“有罪”的态度,力排众议要求重新讨论,给这名少年最后一个机会。这项要求激怒了其他11名陪审员,因为大家一致认为没必要浪费时间去为一个已经“盖棺论定”的案子翻案。然而这名陪审团员不愿放弃,他不但提出了对少年有利的说法,并设法说服其他的陪审员以扭转审判的结果。在他的努力下,陪审员们开始根据自己过往的经验重新审视整个案件 。

短评
长评
avatar
我怀疑,我反对~评57版十二怒汉尽管已过多年,我依然清晰记得此片开头有多沉闷,沉闷得不停磕瓜子,我总得找个事情做吧,心里把推荐此片的朋友骂了无数遍,然而看完第一遍后,我默默地又退回开头,重看了一遍。对于非法律人士而言,可能开篇后十五分钟就坚持不下去了,但只要你硬着头皮顶下去,你会发现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会推崇它,会有那么多翻拍作品。十二个男人,连名字都没有,只有十二个数字代表了他们。 光看影片名字,还以为会看到几个英雄男人,但这里只有智商普通、情商普通的男人。被关在这闷热的屋子里,虽然他们想努力消弭着彼此不熟的尴尬,但希望马上完成陪审团任务的迫切已呼之欲出,只有8号拖延了他们急于回家的步伐。在我和其他陪审员一样期待他的真知灼见时,这个主人公8号只会说我不知道,我不能确定。连观影的我都想踹他一脚,你倒是滔滔不绝地进行推理呀!一直到最后,这个8号都没有展现出过人的智商,他只是坚持着他的怀疑,等着所有陪审员慢慢从愤怒到崩溃到发泄到理性到冷静,最终大家与自己、与他人、与事实作了和解。 很多人都在称赞这种封闭空间,仅仅通过对话和肢体慢慢展示人物背景的创意,我却独独记住了那句我不知道我不确定。有多少人仅仅因为些许的不确定就不敢下定论,又有多少人能做到不随大流,小到对事物的看法,大到对人命的杀伐。即使我们有陪审团制度,即使我们也实行必须全票才能通过的制度,我们有多少人会坚持履行真正的职责呢!这里没有圣人,这里只有一个好制度和一个不肯随便敷衍自己的普通人,虽然逆转了结果,但直到最后,谁也不知道真相是什么。但程序比结果重要,不是吗?
comment0
avatar
小格局折射大世界经典法律题材影片,全片90分钟发生在封闭的屋子里,90分钟的室内戏高潮迭起,戏剧张力十足,12位演员的表演精彩绝伦,个个立体饱满,人人特点鲜明,堪称史上最佳群戏。这个故事生动的阐释了美国陪审团制度的理念,也展现了其存在的问题。尽管这是一部本质上很主旋律的电影,主题却能发人深思。这部1957年的黑白片能够穿越时间历久弥新,确实有着不可忽视的艺术魅力。
comment0
avatar
坚信你的坚信,怀疑你的怀疑一部影片可以伟大到什么程度? 它可以洞若观火,以上帝般的冷静和俯瞰众生的角度,窥探人性,剖析社会。 它可以沉着安静,几乎完全依靠对白塑造了十二个性格各异的人物,并构建起整个美国司法体系的剪影。 它可以朴素若斯,只有一个超级巨星,一个室内场景,和一系列简单构图的长镜头,却收获了影史最佳之一的群戏。 它可以引人入胜,用一个少年的生命做赌注,一个人与十一个人的对抗,输赢无关乎自己,甚至不一定关乎正义,只关乎制度的尊严。 更伟大的是,这部叫做《十二怒汉》的电影,只是导演西德尼.吕美特的第一部作品。这种人,我们通常称之为天才。比如拍摄《公民凯恩》的奥森.威尔斯,比如拍摄《落水狗》的昆汀.塔伦蒂诺。 要了解本片,首先要对美国法律中的陪审团制度有一定的了解。这是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最大的区别。乍看上去,一帮法律精英分子引经据典、皓首穷经,最终却让一群不那么懂法律的人做出决定,这样的制度似乎并不那么合理,但正是这种看似“荒谬”的法则,构筑了更大的正义和公平。 美国司法制度的基本原则,向来是“程序正义”大于“实质正义”,所以在全美电视直播下被抓获的前橄榄球明星辛普森可以被无罪释放,所以有那么多的律师抓住警察办案中的一点点程序上的纰漏大做文章,让疑犯重获自由。通俗说来,有些类似我们的“宁可放过三千,不可错杀一个”。以前,我总认为这极其不合理,明明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却依旧可以让罪犯逍遥法外。而某些中国媒体也抓住这些特例大做文章,将此视为所谓“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影响司法的例子。其实,当我们见多了天朝的冤假错案、看惯了十多年牢狱后才重获清白、甚至早已被执行死刑后才发觉案犯另有其人的“中国式”司法漏洞,才会发觉,比起让个别人逍遥法外,让一个清白的人蒙受不白之冤,才更加是一个国家司法制度无法抹去的污点。 而《十二怒汉》最妙的地方就在这里。直至结尾,我们也无法获知少年究竟是否是弑父凶手。但正是在“程序正义”的最高原则下,每一个陪审员都有义务作出合理怀疑。只要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就不能判定有罪。这种将最终审判权交给民主投票的方式,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个人主观的偏见,也给了本片矛盾冲突爆发的空间。 美国为什么强大?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但从几部经典影片中,我们却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司法上,本片给了我们最好的研究蓝本,立法上,《史密斯先生到华盛顿》无疑是一次理想主义经典教材,而行政上,与美国总统和白宫有关的电影,就更加汗牛充栋了。这种国家形象的塑造,并非简单的歌功颂德和堆砌正能量,而是实实在在的深入现实存在的制度之中寻找闪光点。相较之下,那些仍然只会以领袖和英雄人物个人魅力作为主要卖点的国产主旋律影片,实在应该好好学学(暂且假设天朝的制度中能够找出闪光点为前提好了)。 影片最伟大的地方,在于完成了一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在短短的一百多分钟时间内,十二位陪审员以辩论为武器、以投票为战场,展开矛盾重重的冲突,虽然每个人着墨并不多,但却完美的将十二个出生不同、职业各异、性格悬殊、立场区别的人物形象完美的展现出来。这里面,有市侩的小生意人,有自私自利的普通市井小民,有冥顽不灵的老顽固,也有如同西部牛仔般,孤身一人扭转乾坤的英雄人物。 这里不得不提到,东西方所不同的英雄观。提到英雄,在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眼中,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无名强者,是“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情人物。但无论如何,也绝不会是亨利.方达在本片中饰演的连真实姓名也没有出现的“8号陪审员”。或许可以这么说,中国人憧憬的是在体制之外快意恩仇的剑侠刀客,西方人则将这种人视作不法之徒,反而更多的将“8号陪审员”这种坚持在法律框架下伸张正义的人视为英雄。当然,美国也有大漠黄沙、单枪匹马的西部牛仔,但那毕竟不是主流文化的一部分。 究其原因,大约与双方的政治制度息息相关。中国数千年来的君主集权,让反抗者成为民众心目中勇敢和伟大的化身,特别是20世纪以来所形成的语境里,“造反”与“破坏”几乎成为最值得崇敬的行为,这也就让本身在法律体制之外的“侠”成为正义的代名词。而在西方,契约精神和民主制度早已深入每个人的骨髓,维系好“法律”这种社会公共契约,本质上就是维护全社会每一个人的公众利益。这也就可以解释,在某美国媒体对民众进行的心目中影史最伟大英雄排名中,格里高利.派克在《杀死一只知更鸟》中饰演的芬奇律师力压詹姆斯邦德和印第安纳琼斯,高举第一位的原因了。 律政戏因其刻板单调,想要出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又或者,像《控方证人》和《全民目击》那样,以庭审场面为幌子,却以案情推理和剧情反转吸引眼球。但在《十二怒汉》里,虽然有对案情的推断辩论,却并不被当做重点。全片的矛盾冲突升级与叙事推动力,在于八次投票的过程。从一开始8号陪审员的独树一帜,到不断有人认同他的观点,再到最后一个反对者泣泪承认,这个过程,不但为我们展示着陪审团制度的运作机制,给观众带来奇观式的观影体验,同时在唇枪舌战之间,竟有着不输热血肉搏的刺激与动人,也给扮演8号陪审员的亨利.方达以足够多展示个人魅力的机会。 西德尼.吕美特享寿87,直到83岁高龄,仍然笼聚群心,完成了口碑力作《在魔鬼知道你死前》。但终其一生,处女作《十二怒汉》仍是其最受欢迎与最享盛赞的作品。对于有些艺术家而言,一辈子无法超越最初的高峰是一种悲剧,但对于西德尼而言并非如此。因为在他漫长的导演生涯中,又无数次贡献出了诸如《电视台风云》、《热天午后》和《东方快车谋杀案》等既未重复自己,又精彩绝伦的电影力作。特别是横跨五十年代至21世纪的创作生命,给每个时代的电影都留下经典作品,这样的影坛常青树,即使在好莱坞,也不算多见。 即使只有《十二怒汉》这一部作品,也足够西德尼影史留名。他用这样一出伟大的电影,教会了所有人,去坚信你的坚信,怀疑你的怀疑,哪怕全世界都与你为敌。 因为很多时候,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比如,坚持日心论的布鲁诺,比如,敢于唱反调的马寅初、梁漱溟。只是,比起随大流的芸芸众生,这样的人太少,太少。
comment0
影片资料

影视行业信息《免责声明》I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018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