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眼电影 > 大红灯笼高高挂
大红灯笼高高挂海报封面图

大红灯笼高高挂

Raise the Red Lantern
剧情
1991-12-20中国大陆上映 / 124分钟
看过看过
logo猫眼综合评分
8.1
星星星星星
简介

民国年间,某镇坐落着一个城堡一样的陈府。财主陈佐千已有太太毓如、二姨太卓云和三姨太梅珊。19岁的女大学生颂莲因家中变故被迫辍学嫁入陈府,成为陈老爷的四姨太。陈府的规矩,当陈老爷要到哪房姨太处过夜,该姨太房门前就会高高挂起一个大红灯笼;但若犯了错事得罪老爷,就会被“封灯”,用黑布套包上红灯笼高高挂起,以示不再被受恩宠。年轻漂亮的颂莲一入陈府便卷入几房太太的明争暗斗中,梦想成妾的丫鬟雁儿也对她充满敌意。逐渐失宠的颂莲为夺势,假装怀孕,使自己门前挂起了日夜不熄的“长明灯”。但雁儿为她洗衣服时发现了真相,并将此事密告给二姨太卓云,颂莲被“封灯”。在雁儿告密之前,颂莲就发现雁儿私藏旧灯笼,原本打算保守秘密,但後来她发觉是雁儿告密後,便将此事揭发出来。雁儿跪在雪地上却始终不肯认错,最终死去。雁儿的死令颂莲精神恍惚、日渐消沉,经常借酒浇愁。一次酒醉后,她无意中说破了三姨太梅珊与高医生私通的秘密。梅珊于是被吊死在陈府角楼小屋中。颂莲精神崩溃,成了疯子。第二年,陈府又迎来了第五房姨太太,已经疯了的颂莲穿着女学生装在陈府游荡 。

视频全部arrow-right
  • avatar
短评
长评
avatar
《大红灯笼高高挂》——一入宅门深似海,从此四季再无春有人说张艺谋是个不会讲故事的导演。他前期最优秀的那些作品,都依靠着强大原著文本的力量。而那些曾经被他改编过作品的作家,包括余华、苏童、莫言、毕飞宇等,几乎可以列出那一代中国文坛的黄金阵容。 但每每离开原著小说的支撑,张氏作品便很容易陷入形式大于内容的窠臼。从原创剧本的《英雄》和《十面埋伏》,到翻拍自经典话剧和电影的《黄金甲》与《三枪拍案惊奇》,张艺谋将自己的美学理念发挥到淋漓尽致,也一手将华语电影带入到了大片时代,但在叙事上,却一再饱受诟病。简单而缺少内涵的故事、脸谱化的角色设置让一出出弘大的场景沦为加长版MV,“国师”的头衔越来越成为网民调侃的对象。虽然近来与严歌苓的两次合作尚算及格,但无论如何,80至90年代之间的那个用影像记录着这片古老而苦难大地的,充满着锐意、新意和进取心的张艺谋,终究一去不复返了。 所以,当我们回过头来再去回味他创作黄金期的作品,更能感受到当年的他对于我们这个民族性格的深入思考,和与内容主题更加契合的形式表达。特别是张艺谋导演生涯之初的“红色三部曲”,更是以其日后蜚声国际的色彩、构图等极具个人风格的形式特点,留下了足够让人在品鉴中思考、在反思中回味的佳作。 从《红高粱》到《菊豆》,再到《大红灯笼高高挂》,张的三部曲虽然都聚焦在传统中国社会的女性身上,但主题和格调却越来越冰冷。而改编自苏童小说《妻妾成群》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则成为了其中最为绝望、悲凉的一部作品。 张艺谋很会拍女人,从他一手捧红了两位国际巨星便可见端倪。但如同他的故乡,他最擅长表达的女人,也是充满着浓浓黄土气息的那种。所以,他将故事的背景由原著小说的江南水乡移至北方大院,不失为避重就轻的讨巧之举。 无论从面相还是身形上看,山东女人巩俐都不是小家碧玉,而她所饰演的经典角色,哪怕是为妾为婢,哪怕是社会最底层,都透着一股子倔强和不屈。但我以为,恰恰是打破了这个惯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才是她不可多得的最佳表演。 辍学女大学生颂莲在一开始的时候,无疑是一个非常具有独立人格的新时代女性。她拒绝迎亲的花轿,一个人走进大宅门,这是对命运的一种无声反抗。而后,她却在不自觉间,陷入为主为奴的双重环境之中,逐渐迷失了自己,成为陈府这座吃人宅院的又一个牺牲品。 导演在描绘颂莲人格变化的时候,很巧妙的在全片以中远景为主的镜头组合中加入了少量特写镜头,精准的捕捉到女主角表情的细微变化,从而反映出一个花季女子一步步在礼教和规矩的压制下沉沦。 第一次特写,是开篇与继母的对话。颂莲面无表情,眼神中透露出倔强。通过这次特写,观众不难接受导演的意图,即旧社会女性的际遇沉浮,绝大多数时候都不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即使像颂莲这样受过西式教育的女子,仍然逃不过不由自主的命运。 而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特写,则呈现一组明显的对比。从第一次被服侍捶腿时的不知所措,到渐渐习以为常,再到从中意淫出一种类似性高潮般的快感。与其说颂莲忘记了初心,毋宁说她习惯了陈府中的游戏规则并慢慢乐在其中,彻底完成了从学生到“四太太”的心理转变。而这种游戏规则,正是以男权或者说夫权的高高在上为基础的。 你可以将这部电影视作小型版的宫斗剧来看,因为其中照样不乏相互嫉妒、猜疑、陷害、争宠,甚至这座深深的宅院,也像极了一座小皇宫。有高高在上的主子,有流言蜚语的仆从。但陈府却更像一个小监狱,每个人都被困在了这里,无从逃脱。失败者如同梅珊与颂莲,一个死掉,一个疯去。而成功者如卓云,也不过是一次次看着比自己年轻美貌的新人走进门楣,最终不是像大太太般看破红尘,便是重蹈三太太、四太太的覆辙,怎么说得起一个胜字? 哪怕是高高在上的陈老爷,也一样是这大宅院的犯人。君不见,导演常常给出鸟瞰视角的堆成构图,让宅院呈现出一个“口”字。而人在口中,不是“囚”又是什么? 整部电影里,陈老爷从未以近景出现,观众几乎无法看清他的脸。这种安排也是颇为评论界所称道的点睛之笔——陈老爷由此被抽象成一个意向,一种规矩的象征。他着力维护旧的统治秩序,哪怕需要为此抹杀掉活色生香的爱妾。而所有女人存在的价值,无非是带给他欢愉,并为他传宗接代,延续着数千年来一以贯之的礼教传统,如同这个苍老、一成不变的中国。 比起原著,电影版最大的亮点便是小说中原本不存在的灯笼和捶腿。点灯的过程繁琐而费力,却带来了一种肃穆而庄重的仪式感,加之全片的对称构图、长镜头和静止画面等视听语言的应用,大大加强了沉闷压抑的氛围,为人性沉沦的主题铸造了完美的舞台。特别是夜晚冷色调下的斑驳宅院,像极了宋词中的那一句“庭院深深深几许”。 陈府像一头噬人的猛兽,只有走进去的人,没有走出来的魂,即便是枉死,灵魂也要被困囹圄,无法超脱。 片中以四季轮回作为分段式的时间轴,却独独落下了春天。春是万物生长、是播种未来、是希望萌生。而在陈府中,或许什么都不缺,却唯独缺了希望、缺了未来。 作为本片拍摄地的山西晋中的乔家大院,很多年后还诞生过一部经典的电视剧。虽然居中不乏励志与机敏,但每每在电视上看到那雕梁画壁、高墙大院,我仍然不寒而栗的想起,那个绝望到让人心死的故事。
comment0
avatar
陈府 一滩污水中的挣扎大红灯笼高高挂讲述的是颂莲嫁入豪宅陈府成为四太太后在陈府的经历,体现民国时期封建制度对人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 在这部影片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在这座府邸里,人与规矩与制度或者说与命运的抗争。而整个巨大的陈府就像是一滩污水,水中的鱼要么去吸食污浊,让自己浸染其中,要么它会反抗,跃到干涸的地面上消亡。影片中的四位太太和一心想要当太太的丫鬟雁儿,皆是水中的鱼。影片的开头颂莲作为一个民国女洋学生,代表的是一种先进的思想,而她嫁入陈府后,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完全的融入了他们,但她的内心确是一直在抗争着的,从她不愿意去故意讨好老爷,给他摆脸子,再到封灯后去喝到大醉,最后知道死人屋的真相时,疯了。都是她在默默的与命运做抗争。另一个人,与她有这同样的意识,但做法却截然不同,她就是三太太,三太太,也是在里面给我印象很深的一个人物,影片开始时她看起来嚣张跋扈,而越往后进行,越发现她其实是一个有些自己所热爱的刀子嘴豆腐心的女人,她不甘于自己的命运如此,不甘于压抑的生活,于是便有了她的相好高医生这个角色,而最终她的命运便是被吊死在死人屋。其实在这个陈府中,在这个封建的大环境下,无论是疯了的颂莲,还是死去的三太太和雁儿,亦或者是在压抑与黑暗的屈服的大太太,二太太,他们都是都是悲哀的,如果一定要分出个高下,我认为疯着的人不如死去的人,而看似好好活着的人,是最为可悲的。在这个时代中,就像颂莲的一句话,人和鬼就差口气,人就是鬼,鬼就是人!
comment0
avatar
#母亲节#艺术与冲击—《大红灯笼高高挂》影评张艺谋时代巅峰作之一,比起《红高粱》这部影片也许更吸引我。以前只是听人说过片中的红色令人影响深刻,看完片子发现它不仅仅是深刻也是这个片子的灵魂。虽然这是部表现传统封建社会的故事,却吸引的人想去了解它。 许多人都曾思考过,什么才是一部好片子?我认为好片子就是在你看完后不管多久,只要有人提起你便会对其中某一部分影响深刻。这部片子的红灯笼回绕在我的记忆力,深深不能散去,整部片子在红灯笼的指引下,把当时封建社会女性的人生体现的淋漓尽致。 电影刻画一般都不会如原作细腻,看完这部片子后我不禁找出了小说,可是相反,小说中的叙事很平静,少了点个性与冲动。而在影片中不难看出,张导加入了更多自己的想法,加入了深刻形象如同洗脑一般存在的红灯笼,让这一部抨击封建社会的故事展现出了自己的艺术与灵魂。 整部影片都在被张导细心刻画,说它是一部电影,更不如说它是一个艺术品,在电影中对镜头的把握,语言的刻画,色彩的拿捏,声音的融入无一不让这部影片更加光芒四射,令人惊叹。 在当代这种商业片泛滥的时代,这种处处透露着灵魂的片子不得不说太吸引我的眼球………… 1.拍摄方法 片中才用了大量的远景,近景和特写,把人物的心态与表情,心境与神态展示的恰到好处。也许这种细腻的情节光通过空白的语言和文字无法完美的诠释,我觉得张导的每个镜头都重复着这个悲剧,这个宅子的人生。山中基本大多数镜头都没离开过宅子,除了片头。片头给了頌莲一个长镜头,把頌莲的无奈与认命描绘的相当生动,虽然并没有过多的说明和表现,却完美的展示了頌莲当时的心境,也进入了这个无法逃离的悲剧中。 而对敲脚声特写的面部表情和脚的难耐,让頌莲慢慢沦落于这样的生活中。最后一个推镜头与多个远景的结合,把一个女人因生活而圈在那充满诱惑的红灯笼的世界画上了终结。 2.色彩运用 全片除了灯笼和服饰,剩下的就基本都是冷色调,这也表明红灯笼代表了宅子中的地位与荣耀。已经成了不可逾越规矩的红灯笼,时刻不在提醒这我们这个循环的悲剧。是这仅有的红色让宅子充满了生气,也是这仅有的红色对比出了封灯后的夫人之后的命运。张导让灯笼诉说了故事,充斥着悲剧,在封灯的那一刹那,让观众与人物一同体会到了什么叫绝望,什么叫做一辈子都毁了。这就是张导的红,红的生命,红的绝望,红的功利,红的悲剧。 3.服装搭配 通常,服装能展现一个人的性格,在这部细腻的片子中也是。大夫人的暗淡,二夫人的素雅却配饰雍容,三夫人的艳丽花哨以及四夫人的简约庄重分别诠释了权力,计谋,招展和高傲。也是服装让人一眼便看穿了宅子,也看穿了宅子中的女人。 4.剧情发展 跟平淡的原著相比,电影剧情跟跌宕起伏,更细腻。随着一个高傲的女子加入豪门,被腐化成一个为地位男人而费心费力的太太,之后到算尽失利的弃妇,最后到精神压迫的疯癫。让人不得不为这个女人感到可叹可悲。 那个从未正面出现的老爷,却掌握了全家人的生死,那个从未出现的活力希望的春,处处描绘着宅子的绝望,戏剧与悲剧。 5.音乐配乐 整个故事的声音很大,回声更大,体现的不仅是宅子的空旷也把观众的思路引入无限的遐想。 配乐才用民族音乐,民间小调和京剧,处处透露着喜,喜得那么悲,那么戏剧。也仿佛只有这么戏剧的音乐才配的上这样的人生。 人生值得思考,封建社会对女人的不公,人们对自己命运的无奈,生活对自己的诱惑,张导完美的把元素融合,告诉了我们一个不一样的中国,一样的悲剧。
comment0
影片资料

影视行业信息《免责声明》I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018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