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漫画演绎真人快打文/梦见乌鸦
《歪小子斯科特》绝对算是一部好看的电影,前提条件是你要抱有看漫画书和玩游戏的心态来欣赏此片。也许很多正襟危坐之士或者某某著名学者会从电影里挑出几个或者几百个不符合常理之处,这都不要紧,关键是要调整好心态,去欣赏这部集热血漫画、街机格斗、爱情小说于一体的真人立体卡通游戏电影。
一直很佩服导演埃德加·怀特,看过他执导的《僵尸肖恩》和《热血警探》,加上本片,这个来自英国的坏小子所炮制出来的电影起码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纵观这三个风格迥异的片子,其实每部电影都带有怀特自身那种强烈的印记,就是那典型的英式调侃与黑色幽默。而且从这三部影片中,可以看出埃德加·怀特对流行元素的大肆运用。包括从《僵尸肖恩》中从五花八门的CD唱片中挑选打僵尸,还有《热血警探》里对诸多包括香港电影在内的枪战片的如数家珍,还有这部《歪小子斯科特》中充斥前后的街机游戏和格斗漫画风格,这些都是导演绝对个人因素的体现。换句话说,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想必我们的导演老兄日常生活中一定充斥着这些摇滚音乐、枪战电影、街机游戏,对这些看似不务正业的玩意驾轻就熟,才能灵活的渗入于电影当中。于是也就有了这部改编自漫画的《歪小子斯科特》中对漫画和游戏效果的娴熟运用了。所以埃德加·怀特不同于那些学院派导演,自身丰富的娱乐生活造就了电影中高调的娱乐,《歪小子斯科特》乃是一部正宗的娱乐至上作品。
主人公斯科特其貌不是很扬,乃是一个标准的大宅男一枚,平时也就玩玩贝司,勾搭一两个未开化的少女,而且生活中总是出现各式各样的怪人。斯科特的形象代表了美国标准的青年,如果按照常理出牌,那么电影顶多也就是第二个《美国派》。在这个年代,弘扬青年文化已经是不一件很“酷”的差事,激励自信心神马也已是浮云一般的老生常谈,但《歪小子斯科特》却把这些老掉牙的概念转化为十分眩目、十分新潮的形象。它把传统的思想嫁接在格斗游戏的套路中,用疯狂的想象力加以催化,最终酿造出一个色彩斑斓、老幼皆宜的娱乐作品。欣赏本片的过程都会带给你初次踏进街机厅和第一次欣赏热血漫画的体验,让你曾经那些在街机和漫画书前的回忆得到苏醒或强化。
影片的人物众多,但个性鲜明;线索也不少,但条理清晰;故事借用了很多已有的套路,但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如果单单作为一部青春电影来看,其实故事算不上什么,甚至有点白痴。一旦加上电子游戏、卡通、幻想的形象,该片便产生了无穷的魅力。
个人对李安的《绿巨人》记忆犹新,就包括其中漫画定格一般的剪辑,本片亦是如此。大量分割小窗的画面犹如欣赏一部立体的卡通书,加上配合音响效果而加上的3D象声词,还有将画外音刻意的形象化,抽象化,从一个场景跳到另一个空间,大量炫目的效果充斥着整个银幕。举个例子,斯科特乐队对抗双人组DJ,DJ的音效产生两条冰龙,而斯科特的电贝司则发出绿色的闪电而汇集成一个绿巨人形象与之相抗,简单的音乐被灌输了夸张的画面,不必理解这样超时空的动态特效产生的前因后果,只需记住本片在一个简单的青春题材电影中加入了不靠边际的幻想而刻意产生出了卡通效果。在今年的圣地亚哥的动漫大会上,《斯科特对抗全世界》在事先没有宣布的情况下做了放映,结果是热爱动漫的少男少女们惊喜无比,观片时不断爆发出阵阵掌声与尖叫,好评如潮。这种现象在粉丝满地的动漫大会上算不上意外,因为片中的刻意营造的卡通效果就是专门为为动漫迷设计的。
电影的另一大特色就是游戏化,从群殴到Solo Fight,再到Bass battle,还有Double Fight,最后还来了一个Extra Stage。这些在街机中耳熟能详的场景配合的动作感凌厉的打斗,不要忘了还有MIDI音效的背景音乐,双方见面二话不说就开打,气场十足的VS定格画面,最后也是一击KO,猛料十足。整部电影活脱就是一个真人版的街机格斗,就连环球公司的的开场都换成了FC时代的合成音+马赛克画面。不得不说本片在游戏风格上做到了极致,这让很多改编自游戏的电影相形见绌。
不过话又说回来,电影现实世界与虚拟场面的混杂的逻辑性也不得不放到台面上来。本片的原著就是一锅大杂烩,一个平凡小人物误入幻境,在卡通,电子游戏,MTV与漫画角色的伴随下展开冒险。而电影版则是将这些情节放到了现实世界,这样也就不难理解本片的票房不冷不热的原因了,现实世界与虚拟场面没有严格界限,虽然能得到大量游戏迷与漫画迷的认可,但也让很多不热爱娱乐生活的学院派找到该片华而不实的理由。其实抛去电影的游戏与漫画风格,这个简单的故事确实让人提不起兴趣。也就是这样花哨里外表掩盖的电影的本质,自然也无法让很多30岁以上的“成熟人士”买账了。
PS:超人布兰登罗斯饰演的邪恶男友之一爆引眼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