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时光:卑微的力量鬼才导演奥伦穆弗门向来眼光独特,无论是编剧还是导演工作都颇有可圈可点之处。经常对准边缘人士的镜头下,在不谄媚不做作的同时,散发出一股悲悯却克制的力量。
2007年,奥伦穆弗门参与了传记神作《我不在那儿》的编剧工作,这个鲍勃迪伦的生平故事,找了6个形象和性别不同的演员分别饰演不同时代的同一角色。而在2009年,奥伦穆弗门祭出了后911时代的所有战争/反战电影中,最具有生活/生存气息的《信使》。这部由穆弗门编剧和导演,奥伦本福斯特和伍迪哈里森主演的作品,细致入微地反映了一代人眼中的战争苦痛,巧妙地结合了个人角度的家庭观念,和美国社会过于”爱国“的畸形心态。以一部处女作的水准来看,该片在艺术性和娱乐性直接游刃有余,当年杀入了奥斯卡最佳编剧的竞逐之中,并且为伍迪哈里森再度赢得一次奥斯卡提名。
凭借以此建立的良好关系,伍迪哈里森还主演了奥伦穆弗门11年的电影《堡垒》,在这部风格老派,动作戏节制,文艺气息浓重的电影里,伍迪哈里森扮演一名挣扎在集团式腐败中,生活不太检点的警察,而他的过去对他更是至关重要。本片几乎成了他一人的独角戏,而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同样由伍迪哈里森主演的,日后惊艳四方的HBO电视剧《真探》中的些许踪影。
凭借上述作品,奥伦穆弗门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已经被公认为是美国最重要的独立电影人之一。在注重视觉风格的同时,奥伦穆弗门对叙事元素也有着很高的要求。他的作品富有洞察力,蕴含着巨大的情感力量,也总是能让人们不得不去正视那些隐藏在社会角落里的痛苦顽疾。
时隔数年,奥伦穆弗门再度重返大银幕,展示了西方社会中又一个阴暗的现实困境:无家可归。
《被遗忘的时光》是一部相当简单却不显简陋的电影。奥伦穆弗门并没有在设定上多费工夫,而是通过演员的表演、与环境的互动来展现人物内敛而又深刻的苦痛。这种敏感的情绪力量,在电影中,为观众和边缘人群之间建立了多层次的沟通和理解。
电影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选择了曾经出演过《我不在那儿》的理查基尔,来饰演这个执着在纽约街头的流浪醉汉。和以往所扮演的那些抑或温文尔雅风度翩翩,抑或性格坚毅毫不妥协的典型美国绅士不同,理查基尔通过动作和细节,为主人公赋予了更多的层次和意义。这位大师级的老牌演员虽然成名于光鲜亮丽的角色,但在《被遗忘的时光》中,也是能大大方方地抛弃习惯性的书卷气息,收起了耀眼的光芒和气场,衣衫褴褛地坐卧街头,甚至,连不知情的献爱心路人甲们都认不出来,他就是拯救过朱莉娅罗伯茨,和秋田犬建立过深刻感情的那位先生。
主人公George的人生充满了争吵,而仅剩的希望,在妻子离世之后也破灭了。在失去破旧的栖身之所之后,他在冰冷的钢铁苹果城里,为了一处休憩之地而彷徨游荡。在更像是监狱而非居所的难民收留处,他与本沃伦饰演的、一位经验丰富的流浪汉Dixon建立了友谊,甚至,也在和女儿Maggie的重新接触下,寻得了一些慰藉。
在电影中,观众随着George的视角,和导演奥伦穆弗门一起,观察美国社会上,这个显得有些脏兮兮的冰山一角。在产量颇丰的文艺摄影师Bobby Bukowski的镜头之下,《被遗忘的时光》有着令人印象深刻的视觉风格。主角和忙碌繁华的纽约城总是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距离,类似窥视的视角,为同一事件赋予了不同的含义,也是对生活本身的反思。
需要提醒的是,本片的娱乐性并不高,反而有着某些试验性质。长达两个小时的时长,也是对观众的考验。和后半部分的人性转暖相比,前半部分有些冷淡得过头了。
但无论受到怎样的诟病,理查基尔突破性的表演确实地受到了一致的赞誉,卑微的形象和内在的力量,融合得相当漂亮。
有趣的是,本片还真的就是光天化日地在纽约街头拍摄的。换装完成的理查基尔不仅没人认出他来,甚至大家都刻意对他保持距离(有没有想到拍摄《失孤》时候的刘德华?)。导演和摄像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原始的本能反应,在某种程度上,这部电影对城市人群的社会行为和心理活动有着相当程度的研究,而即便仅仅作一部剖析无家可归者的生活的电影,单单其创意,就已经可以吸引数量可观的成熟观众了。
尽管电影在剪辑上实在可以多下功夫,砍到90分钟也未尝不可,但作为一部反映社会问题的独立电影,《被遗忘的时光》丝毫没有那种常见的怯懦,同时保持了相当的个性。理查基尔的角色牢牢地掌控了镜头的全部吸引力,如果硬要挑毛病的话,和《失孤》的刘德华相似,老而帅气的面部轮廓,和没改掉的一口漂亮口音,即使再努力,也很难拜托观众眼中既定的银幕形象,降低了角色的可信度。
显然,奥伦穆弗门对这个电影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而这些准备工作也都在电影中体现了出来。当理查基尔弹起钢琴时,我的脑海中想起的,正是前些时候,切实发生过的流浪汉老兵,在街头的一架旧钢琴上弹奏音乐的真实新闻。
而其他的情节,背后又有多少真实的人,和真实的故事呢?他们又选择了怎样的人生,又是为什么流浪街头的呢?
或许这正是导演想要我们思考的问题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