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和灵魂都在路上《不凡之路》如果单纯理解为公路电影绝对是欠妥的,也只可以算是一部不合格的公路电影。《不凡之路》承载着的更多的是对精神病患的理解和对精神病人与家属之间尴尬关系的同情和救赎。就是因为这个层面的原因,造就了观众从感官刺激角度上与众不同的试听感受。
人们普遍乐于接受公路剧情片的大致公式化的剧情设定,与之来满足自己无法完成一次说走就走的放肆旅程的补偿心理。而这部电影恰恰就是围绕一次没有计划的冒险而展开的,瞬间就可以带出“在路上”的主题意义。三个“残疾”的主角,患有秽语症抽动的文森特、一个是患有强迫症严重洁癖的阿历克斯,另一个是有厌食症的玛丽,他们的出走让追求“自由”和“理想”变得更加的纯碎。“自然界是救世主”让这段跌跌撞撞的旅程的意义得到更深层次的酝酿。这三个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年轻人,相互接纳,相互理解,得以逐渐融入到正常的世界。
这部《不凡之路》只是对2010年德国电影《文特森想去海边》的翻拍。作为导演的处女作,编剧出身的格伦威尔斯在讲述故事上的力度明显不足,或者说翻拍从来都是一件心力都不讨好的事情。无论是与意识流的《在路上》还是与过分追求理想、自由的完美主义《荒野生存》等公路电影不同,《不凡之路》对于旅程的救赎明显要正面一些。与《荒野生存》所推崇的一厢情愿远离现代文明,逃避令他失望的父子关系的美国青年Christopher McCandless截然不同的是,这部《不凡之路》讲述的是三个边缘青年渴望踏足社会,修补与家人之间的裂缝的故事。这样的故事的走向还是可以最大限度激起观众的同情心的。
在电影中,文特森是绝对的主角。他的出走除了为了带去世的母亲的骨灰去海边之外,还有对治疗中心的禁锢生活的不满和逃避,甚至是对父亲的一种挑战吧。文特森父亲是一个政客,一个渴望儿子出人头地,与众不同的脾气暴躁的父亲,他始终视儿子的古怪行为为自己竞选的负资产。但在这一路旅程中,我们不仅读到文特森责怪父亲对自己的不理解,也读到了一个父亲内心深处对于儿子的关心和疼爱。在路上,改变的不仅是文特森,改变的还有他的父亲对自己儿子的态度。最后他们之间关系的软化,并开始接受彼此之间的不完美。
透过光和影,我们认识了三个青年,也认识三个青年身上附带的三种不同的精神疾病。强迫症严重洁癖的阿历克斯视这个世界都是不洁的。因为强迫症症状,必须在特定的时间去听指定的音乐,必须开门要达指定次数方可进入,甚至要去指定的餐厅就餐;玛丽是一个患有厌食症的缩水女生,即使在别人眼中她是如何的皮包骨,但她依旧觉得自己是胖的。配合文特森的不自觉带有攻击性、辱骂性的秽语让整个旅程表面上充斥着众多奇妙、奇怪的笑点,实则包裹着由荒诞下的苦涩。镜头下,那些荒诞的行为经过集中反复的发酵,戏虐的方式将三青年心中的意图摆脱却无能为力的日常行为得到更深入的诠释。
作为一部电影,我们接收创作者传达出来的信息的同时,还是应该避免过度地主观去评价这部作品。我认为这是一个好故事,但不可避免沦为一部坏电影,一部好莱坞电影工厂流水线得出的作品。年轻的演员还在成长中,但敢于挑战神经质、毁形象的角色绝对是一大突破。
最后我想说,无论这部电影质量如何,信息的传达已经足够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