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大片,能不看则不看文/梦见乌鸦
自从张大导演的《英雄》开始,我们各式各样的古装大制作如雨后春笋,一年一度甚至一年几度的与大家如约而至,堪称中国电影一种“现象级”传统。不过更为“传统”的是无论观众还是媒体,在影片上映之后都会进行或多或少的的口诛笔伐。正所谓“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当各方的骂声一浪高过一浪,这些古装电影还是一部接着一部不停,你骂你的,我拍我的,高额的投资,几个大牌明星,一个有点名气的导演,电影工作人员接连的从您腰包里笑纳了不菲的血汗钱。而对于《花木兰》来说,去年海枯石烂的《画皮》组合陈坤、赵薇,已经接连生产出多部烂片的马楚成,似乎继续着我国电影特有的“传统”定律。果然不出所料,《花木兰》再一次的让广大影迷中招,这是一部制作精良的“传统”烂片。
也许是对中学课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的经典名句至今朗朗上口,也许是对豫剧名家常香玉老师代表作《谁说女子不如男》印象深刻;甚至是对98年那部洋人玩转的动画电影《花木兰》全球范围内的轰动感叹不已。使我们对这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由《木兰辞》流传下来的经典故事变得家喻户晓。在中国的电影史上,多部根据这个有噱头故事改编的影视剧流传甚广,无论是动画片还是电视剧,将诸多作品进行横向对比,结果很明显,本片是最烂的。
电影剧情不必多说,毕竟将在这个小孩都一知半解的故事中,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商业噱头大赚眼球。不过原著《木兰辞》也只有区区百八十字,要将其扩充为一部电影还要考验编剧忽悠故事的能力。而真正的杯具是以导演马楚成为首的编剧队伍再一次倒在了剧本的问题上。抽去本片华丽的外表和明星阵容,其空洞的故事框架显得是遥遥欲坠,典型一豆腐渣工程。
一部家喻户晓的故事改编成电影为何令人如此的沮丧呢?原因还是出在电影对原著毫无精髓的抽取,并多此一举的添油加醋。原本一个替父从军的少女在战场上如何生存,如何展示其离家而去的责任感,如何隐瞒自己的少女之身等这些设置都可以成为商业元素的卖点,不过电影在上述假设情节中的功课是在有限,反而把重心都放在了花木兰和七皇子谈情说爱的故事上。虽说结局处有情人不成眷属的设定能博得大家的同情,但是电影结束后我们才回味道:这部电影是在讲花木兰的故事吗?屡试不爽的爱情煽情成了本片最大的诟病,使得原著中的精髓也在编导的功劳下,变得面目全非,丧失了一个原汁原味的传统故事的底蕴。
除此之外,电影的整体故事也简单到发指,如果用文字来表述片中的内容,估计比《木兰辞》也长不了多少。大量俗套的内容充斥的整个银幕,这些不知被人在锅里涮过多少遍的似曾相识的“水产品”依然还不知疲倦的往里添油加醋并且屡试不爽,《花木兰》这锅浑水蹚的真有点无趣无味都算不上,充其量也就是布景和道具美观一些,在理应出彩的战争场面上,再次显出了导演马楚成对这样的大场面可悲的塑造。片中的战争场面还不如《热血高校》里小流氓群殴来的精彩,很多时候显得颇为小气,再加上摄影和特效场面的无比山寨,本片的动作指导董玮和导演马楚成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要让在这部烂作中挑出一两处亮点的话,本片的两位主演在片中算是扮演了一个“山中独亮一盏灯”的角色。先是扮演七皇子的陈坤,这个原创角色在立体程度上虽不如动画片《花木兰》中的李将军来的出色,但陈坤在片中发挥要比《画皮》中好一个档次,这个角色也更容易被人记住。而赵薇所饰演的花木兰,虽说前者的演技愈加成熟,但是电影对这个早已深入人心的角色挖掘有限,电影展示了大量的巾帼风采,但忽略了木兰原本必备的柔情一面。至于其他角色,在这个不成熟的故事大纲中表现机会实在一般,反倒是饰演反派的胡军中规中矩,只是看惯了他正义凛然的形象,这个十足的恶势力形象显得有些别扭。至于维塔斯的加盟,在这部电影中显得是那么的多余。其实包括主角在内的各种人物在干燥剧情的压缩下,变得几乎毫无个性而言,活脱想一个为剧本发展而生的机器人。
本片是香港导演马楚成第一部号称东方史诗作品的大制作,从马楚成之前的作品《星愿》、《芭啦芭啦樱之花》等片证明此人玩一些煽情文艺小品还是蛮有味道的,不过从本片的欣赏角度来说,也证明马导演实在无法驾驭这样的大制作和大题材的作品,堪称失败。不过能力有限拍出的电影不好看可以原谅,但你非要把只适用于一部温情小品剧的情节放到一部号称史诗里,而这些似曾相识的桥段还是你玩剩下的,那么观众看罢此片之后不得不怀疑你拍这部电影的目的了。导演先生,你用心拍电影了吗?这个问题在欣赏完《花木兰》之后似乎得到了一个否定的答案。电影各方面都不能令人满意,剧情注水,人物单薄,场面难看,这估计不光是一个“能力有限”就能搪塞过去的。本着圈钱的目的而漫不经心的制作一部电影恐怕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在中国电影市场化的今天,大量类似题材的电影本着急功近利的目的,纷纷瞄准了内地市场这块肥肉。在没有好的剧本前提下,用几个明星来助阵,哥几个一块抗两袋面凑合几天馒头钱就开始拍了,把一部噱头十足的电影变成了圈钱的工具,中国电影市场上这样的“传统”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但我们观众可不全是那几个明星的花痴,电影是否用心去拍很多人在这个观点上是保持清醒的,难怪这些电影就像中国足球一样,看的人越多,骂的人也越多。
其实不光是《花木兰》遭遇到很多观众骂街的窘境,现在很多本着相同目的的电影成为中国电影的一道不光彩风景线,观众与电影这场没有硝烟的电影战争还要持续很久。目前经济危机席卷全球,物价飞涨,观众钱包渐瘪,对于这些票价不菲的电影来说,与其花的冤枉钱去电影院看一场没有激情的水货,倒不如坐在家中看几本漫画,打两局CS来得痛快。对于这样的电影,我们的策略是:能不看则不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