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眼电影 > 我杀了我妈妈
我杀了我妈妈海报封面图

我杀了我妈妈

J'ai tué ma mère
剧情 / 家庭 / 传记
2009-06-05加拿大上映 / 96分钟
看过看过
logo猫眼综合评分
8.3
星星星星星
简介

十六岁的少年于贝尔 ( 哈维尔·多兰 饰)父母离异多年,他和母亲香塔尔 ( 安妮·杜尔瓦勒 饰)相依为命,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叛逆期的到来,于贝尔渐渐发现,他和母亲再也不能像往昔一样亲切的聊天,两人变得越来越难以沟通,伴随着这对母子的是似乎没有尽头的对峙,两人之间的距离渐行渐远 。内心充满了痛苦和矛盾,于贝尔开始了艰难的尝试,企图重塑他和母亲之间破裂的亲情与信任,可是,就在于贝尔的努力逐渐产生成效之时,于贝尔和同性恋人安东尼 ( 弗朗柯斯·阿诺德 饰)的关系被母亲知晓,更使缓和不久的母子关系再次陷入低谷,母亲为了矫正于贝尔的同性恋倾向,联合其生父理查德 (皮埃尔·查侬 饰)将他送入了寄宿学校,但他们各自内心的痛苦仍在延续,于贝尔用DV记录下了他对母亲混合了美好回忆与现实中充满琐碎争执的复杂感情。不堪忍受学校的于贝尔在安东尼帮助下逃出,母亲来到于贝尔儿时生活过的旧居,两人终于静静的坐了下来 。

视频全部arrow-right
  • avatar
  • avatar
短评
长评
avatar
#母亲节#多兰的美学——当青春期遭遇出柜每当有人挺到这个名字——《我杀了我妈妈》,一定会觉得这是个惊悚片或者就是那种讲心理变态的电影,最初我听到这个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的,可惜并不是。加拿大青年导演泽维尔·多兰,在拍这部电影的时候也不过只有19岁的年龄,可是这部电影却为他带来了极大的荣誉。就算世界在进步,可是同性恋的题材还是会被很多人所摒弃,毕竟不同的爱情观确实会给人们造成分歧。多兰从另一个角度着手,无论是因为青春期的叛逆还是因为无法被世人接受的断背之恋,多兰很巧妙地将二者糅合在了一起。同性恋,滥交,嗑药这些暗系的元素都无法遮盖电影本来的色彩。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对母亲有着格外深厚的情感,我们依赖她,信任她,曾几何时我们又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伤害过她。对于16岁的于贝尔来说,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也许母亲是他拥有的所有财富。但是渐渐他发现他与母亲的距离越来越远,他无法忍受母亲的每一个举动甚至是母亲将奶油吃到嘴边,或者是每天送他上学时听的无聊的电台节目,每一件生活的琐事似乎都成为了他嘲讽鄙视母亲的理由。可是他仍爱着他的母亲,我想这是每个青春期的孩子都会面临的窘况,因为盲目的自信,误以为自己足够成熟到可以去质疑他们。然而当母亲发现他在跟安东尼交往,一段不能被接受的感情,这被视为耻辱的爱情,让母子彻底决裂,母亲将他送进严格的寄宿学校,希望与世隔绝的环境能治好她孩子的“病”,无法接受的于贝尔和安东尼商量了“越狱”。最后两人坐在曾经的地方。。。整部电影并不像大多数电影一样严谨,我甚至一度怀疑这是拿DV记录的纪实片,但是朴实的布景和全法语的对白,却给人很深的震撼。无论是对于恐同者还是叛逆期的青少年,都留下了静静思索的空间。
comment0
avatar
有一种艺术叫泽维尔·多兰文/青桥 母亲在前段时间给我发来一条微信:“我在看一个电影《我杀了我妈妈》,画面感很好,对白也很精彩,正好演绎你们这代人的青春期和我们作为母亲的更年期。有时间去看看。”末了,不忘加一句,“他叫泽维尔·多兰,加拿大的帅小伙,太有才了!” 我想,能被母亲这个年纪认可的电影应该不会坏到哪去,加之对片名的好奇,便报着一点小期待加上更多地不确定开始了观影。 影片讲述一位年轻男孩青春期的反抗和微妙的母子关系。相信看过电影的人,对主角的印象都会极为深刻。第一眼看上去,很帅,一双深邃忧郁的眼睛让人过目不忘。他眼神里有爱,有忧伤,有纠结,有不羁,有敏感,让人产生欲罢不能的心疼。看完电影后,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喜爱。主角独白很多,面对DV摄像头反复地讲述,一种对自己心理变化的记录。青春的躁动,是和家庭分不开的。从对母亲不停地怀疑,到后来情感的扭转,我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又仿佛看到了自己。那些对爱的不肯定,对恨的不坚定,对回忆的憧憬,以及对逝去的呐喊。 “我确信每一个人在生命中的某个时候都恨过自己的妈妈。” “如果我今天死了,你会怎么办?——那我明天也会去死。” “有人伤害她,我会恨不得将那个人杀掉,可是如果让我想,我会想出一百个让我爱他甚至于爱我母亲的人。” “……” 我忽然对这位演员产生了莫名的好感,虽然他只是一名演员,但角色的刻画和情感细微的表达,丝毫没有做作的成分。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地,随心所欲地呈现出来。 百度了他的信息,出来一大串关于他的个人标签:加拿大人、多产青年导演、出柜同性恋、服装设计师、优秀制片人、多次获奖…… 再定睛一看,1989年出生,16岁写下剧本,19岁便自编自导自演了处女作《我杀了我妈妈》。我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作为一个八零末、九零初的年轻人,在中国大多数父母眼中还只是个孩子的年纪,有这样一部惊喜的作品,实在令人感慨。 从零九年开始,几乎年年都有新作品问世,从《幻想之爱》到《双面劳伦斯》,从《汤姆的农场旅行》到《妈咪》。从戛纳电影节到威尼斯电影节,获奖提名的荣誉就是对他影片最大的肯定。 我连用一星期的时间看完他这五部作品,原因是想知道这位青年导演的世界究竟有多奇妙。又或者《我杀了我妈妈》是他的自传,让我产生了极大的共鸣。 母亲后来给我发来一张截图,是有关《妈咪》的宣传介绍。我暗自窃喜早已看完这部影片,没告诉她的是看《妈咪》我哭了好几回。同样是一部自编自导以母亲为题材的影片,和《我杀了我妈妈》不同的是,《妈咪》讲诉了有暴力倾向、强迫行为的儿子和单身母亲之间的关系。宣传图里讲到,“男孩多兰终于跨过了跟自己过不去的那道坎,全成了一次最漂亮的与别扭的自己和解。” 我不懂电影艺术,但我所理解的好电影是能被人理解和接受并使人产生强烈共鸣的。母亲说,泽维尔多兰的作品就好在出发点基本源于不得不说和不吐不快。 我承认,在他的影片中我之所以能看到自己,是因为那些我不敢说不敢做的事,在影片里他都大胆说了大胆做了。喜爱的原因也恰恰是选材很平凡,平凡到在生活中我们时常忽略的情绪,被漠视的人事,还有自以为能忘记的过去。 我向母亲推荐,《幻想之爱》很不错,至少在我这个年龄层看来,是讲出了心声的。电影讲诉一对异性好友同时爱上一个人,爱情友情都经受考验和挑战的故事。但谁没个暗恋,暗恋未果,谁没个追求,追求失败。结局并未按常理出牌,类似《初吻》一般,女主角没有坚持和喜欢的男生在一起,而是在另一个舞会上,认识了另一位男生,开始跳起舞来。《幻想之爱》的结尾,让我更加深刻体味当年看《初吻》时的不理解。爱像一阵风,飘走就不会再回头。 看完《幻想之爱》,我大概知道那种熟悉的感觉源自哪里,多兰导演的电影风格和王家卫导演的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妙。当镜头从大街缓慢地切换到酒馆,当人物特写镜头只停留在玛丽的脸部和臀部,我仿佛看到了《花样年华》里的张曼玉,一席旗袍加一口大红唇,从楼道里缓缓走出来。在这两位大师的电影世界里,人物的心理变化都是极为细腻的,一个眼神,一个拥抱,一声叹息,一句话语。都无时无刻不牵动观众的心。 正是因为这样的表达,让我更加喜爱这种艺术的手法。艺术的确源于生活,但多兰却已超龄地懂得记录与表现。这应该是他被冠以“天才”称号的原因吧。 《双面劳伦斯》和《汤姆的农场旅行》是多兰的两部剧情长片。跳脱了自传的色彩,他开始从用另一种方式讲述情爱。在《双面劳伦斯》里,多兰采用回忆的方式讲述女主角与她爱人——一位变性人之间的爱情。我能看到爱在另一个世界里,同样是纯粹的。十年就是女主角对他爱人的最好诠释。如果说《双面劳伦斯》是一场透明而公开的爱,那么《汤姆的农场旅行》则是一起伟大而隐秘的爱。同性恋在故事中同样备受压抑与抵制,男主角一面想要守候死去的爱人,一面又不得不被妥协藏着那份不得言表的爱。直到最后,离开农场旅行结束,我才能大舒一口气。的确,多兰再一次将“不可能之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有媒体报道称,泽维尔·多兰是最自恋的导演/演员/男性,没有之一。多兰的母亲是一位教师,父亲是一位小演员和音乐家,耳濡目染的缘故4岁便开始做童星演戏。我在想,这样一位天才少年的灵魂里是否有别样的秘密。直到有一次,看到一篇采访稿,记者提问多兰:“很多二十岁的人只会享乐,是什么让你坚持不懈拍电影?”他笑笑回答:“别担心,我的生活很丰富的,我并不是总是工作,总是想着事业,想着要得到这个,抓住那个机会。我只是想像麦当娜一样释放自己。” 无疑,多兰是成功的。他的成功不单是有个不安分守己的灵魂,更是有双发现美的眼睛和创造美的大脑,他在电影界创造了多兰的美学,多兰的艺术,甚至是多兰的王国。不仅他的作品极为文艺,他的人也理应艺术至极。 今年,他只有二十六岁。未来,让我们期待他带来更多作品,让更多的人认识并且喜爱这个天才艺术家——泽维尔·多兰。
comment0
影片资料

影视行业信息《免责声明》I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018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