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浪漫主义怀旧气息的悲喜剧故事开始于一位年轻的女性手持着无名作家所著的《布达佩斯大饭店》在他的墓前开始阅读。书背后的作者照片将时间退回到了1985年,老年的作家就好像在对着屏幕前的我们开始讲述他年轻时听到的故事,也就是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故事,随着老人沉稳而富有磁性的嗓音,时间又一次跳跃,回到了1968年,画面一下子从蒙着梦幻色彩看起来光鲜亮丽的大饭店变成了漫山黄叶衬托的不断破败而陈旧的大饭店,老旧褪色的墙壁和一片凄黄的景色衬出了一丝凄凉,一丝颓废。年轻的作家遇到了一位看起来身材矮小,面庞的每一寸都充满带着因岁月风化而褶皱却又充满智慧的肌肤,却又流露着显而易见的忧伤的老人。之后得知这个老人就是这所大饭店的现拥有者,零·穆斯塔法先生,有意思的是这个名字中的“0”是影片真正故事中留下的关键。穆斯塔法先生在晚餐时向年轻的作家讲述了那个属于这所饭店的黄金年代的故事,他作为故事中的重要角色,哦,那是当他还是一个在这家大饭店当小门童的时候,带出了那个重要的人物,饭店最著名的一位门房经理——优雅苛刻的古斯塔夫先生,时间随之也回到了1932年,一切的故事从这里开始。
之后就开始讲述了穆斯塔法先生,也就是“0”(我不觉得这个名字是随意起的,尽管在古斯塔夫先生第一次问小门童的时候那就这么称呼自己,巧合的是古斯塔夫先生在面试的过程中,如果那也算面试,问的三个问题,工作经验,教育和家庭,答案都是“0”)在成为了古斯塔夫最中意的门童期间发生的冒险故事,无意被卷入的谋杀,遗产阴谋,越狱等一些列事件。这里看过的人自然有印象所以不必细说。
全片都给人一种清新的浪漫主义色彩,如梦幻般的瑰丽的大酒店,轻松悦耳的乐曲,还有古斯塔夫先生本人。古斯塔夫先生是一个对服务的品质认真负责到极度苛刻程度的人,同时,也是个多情的风趣又不乏智慧的男人。影片反复出现的那句“微弱的文明之光仍留在这野蛮的屠场里,这就是人性”就像是为古斯塔夫先生而说,我喜欢他就好像他的人性和善良让上天也喜欢他一样,周围人在关键时刻的相助就是对他最好的回应,包括被军人扣押时一个曾经被他帮助过的现在已经成为一名长官的军人;阿加莎及时提供的刀具;越狱时当他们即将被一个卑鄙小人告发的时候,一个喝过他玉米粥的犯人及时救了他们;最后的饭店大联盟拯救计划等。最后的营救是一个一个大饭店的经理在听到消息之后放下了手中正在做的事将消息通过电话传递下去,虽然画面的切换富有喜剧性,但体现出的人性的传递是最使人动容的。影片也用到对比的手法,同样越狱出来,其他的狱友急着干掉公车司机,而古斯塔夫先生却在细心的教导0,在这种叙事下,人性的光辉被逐步的放大,从一个人身上波及到更广阔的范围上。影片为古斯塔夫安排了一个表面是悲剧却又极其适合他的结局,和中间情节相似的画面,为了保护0,古斯塔夫又一次挺身而出,结果在前面提到了,他没有继续变老。没有直白的场面,虽然结局被被穆斯塔法先生一句带过作了清淡处理,但反而带出了一种超越画面的忧伤。如他之后所说“我认为他的世界早在他涉足之前便已经消失殆尽,但我会说他确实用他的优雅留住了那份幻象”,古斯塔夫最后还是败给了野蛮的屠场,因为残酷的世界不太适合关于他的童话。他所苦心经营的布达佩斯大饭店就好像他一样考究,一样的执着,即使在再尴尬苦难的境况中也不失优雅的要求香气萦绕,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先生的离去,大饭店也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辉,那些人性和美好的东西禁不住现实的摧残,逐渐成为了过往,破旧的残骸里只有寥寥的生灵为了逃避而寄居于此,最终什么都没有剩下,只有读者对着作者的雕像叹息,想象着那种不真实的美丽的幻境。穆斯塔法先生最后说没有计划再去一次饭店在我看来指的就是早已回不去那片桃园,因为他不愿意直接说出桃园早已消亡的残酷现实。这样的寓意似乎与影片整体的明快基调不符,但这样的悲喜剧却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没有正剧的圆满结局更引人深思,让人更容易的透过浪漫主义的彩雾看到一丝缅怀。
更令人满意的是,虽然阿加莎和0看似完满的结局被疾病打破,而且在今天是不用一周的病,终于富裕起来的换句话说得到好报的古斯塔夫先生的生命也戛然而止,但老去的0依然佩戴者那枚徽章,荡尽家产买下的大饭店为了就是留住和阿加莎的爱,尽管现实让美好时光仅停留了一会儿,但这份爱会传递,就如古斯塔夫先生的人性会随着时间跨越历史不断继续传播,这就是布达佩斯大饭店的美妙之处。
影片除了内容之外,在其他方面也超赞,很多细节把握非常得当。
故事的结构就好像俄罗斯套娃,通过几个人的讲述将观众一点一点的拉回那个年代,旁白就好像是一个讲故事的人不知不觉将我们带入梦境,这是韦斯·安德森电影的一大特色,说实话这个年代能做好一部独立电影好好的讲故事而且会讲故事的人已经不多了,这也是吸引我们的一大原因。在进入主线之后,故事被巧妙的分成了几幕,这种表现手法给人以舞台剧的戏剧效果,还能感受到韦斯·安德森独特的怀旧气息和浪漫情怀。
影片中人物的服饰和建筑都是精美绝伦,人物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带有摩登时代特殊的美感。镜头的运用更是如此,每一个画面都好像是一幅画作,独立而带有美感,镜头移动的方式更有着摩登式的喜剧效果。在剧中灯光的使用也巧妙的明确了几个年代和相应的寓意,例如30年代的饭店更加的明亮,更加的开放,给人以更愉悦的视觉感受,片尾在讲述古斯塔夫先生遇害的故事时故意将画面变成黑白色调,更是使这样的悲剧性耐人寻味。影片在银幕比例上的创意更是一大亮点,影片在八十年代采用了1.85:1的学院宽银幕,六十年代采用了16:9的宽银幕,而大篇幅的三十年代则采用了1.37:1的标准比例,给人更加明确的年代层次感。
看完之后觉得《布达佩斯大饭店》在面对商业大片的夹击下独有一份天地不是没有道理,最近也是因为放假正在补片才看的这部,充满浪漫主义怀旧气息的悲喜剧是我能想到的最准确的描述。PS(这演员的阵容还能再大吗??亮的我快睁不开眼了!!哈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