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成就了鸣梁
文/柯笔 「匆匆那年」和「太平轮」的余热未消,「我的早更女友」又后来居上,「鸣梁海战」在面对多类型国产片的夹击下确实难以生存,像本人在小县城中想看一场合适场次的「鸣梁」都难以搜寻的到,或许棒子的电影并不是中国影迷的菜,这部在全球宣发成本达40亿韩元的史诗级大片在中国惨遭冷落,但这却丝毫不能掩盖「鸣梁」的精彩程度和本身所体现出的艺术价值。 「鸣梁」不能算是韩国影史上最拿得出手的电影,但一定是最能体现韩国民众凝聚力的电影。熟悉韩国电影的朋友一定了解,韩国电影的票房不是通过金钱来评判,而是观影人次,这就更能直观的体现出一部电影在整个韩国本土所能造成多大的影响力。在5000万人口的韩国内,「鸣梁」的观影人次达到近2000万,连韩国总统朴槿惠和国防部高官们都集体支持,这是何等的观影狂潮。“今臣战船,尚存十二”,这种破釜沉舟的气势激发了韩国民众无限的爱国情感,到底是什么,成就了鸣梁如此爆棚的气势。 众所周知,韩国本身就是一个民族气节相当浓厚的国家,受儒家思想严重,重视辈分等级,连语言也会有敬语、非敬语之分。所以我们无论是在韩剧中还是在韩国的综艺节目中,都很容易发现,他们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和谐感”,正是这种“和谐感”,才能够使他们为了保护国产电影抵制外来电影发而起“光头运动”,才能够使他们在制作自己的本土电影的时候变得那么有信心。 韩国电影一向以敢拍著称,这也是跟中国电影最大的不同,韩国电影从1994年开始就废除了我国现如今还在实行的电影审查制度,建立分级制,从国情上出发,韩国电影已经甩开中国电影几十条街。在影像的世界里,越接触敏感题材,就越容易创造出经典,像「辩护人」、「熔炉」此类,无不揭开自己的伤疤,直视黑暗与教训,以此来渲染出正确的普世价值观供观影人消化。而我们从电影院中能看到的「鸣梁」显然不是如此,反而更倾向于主旋律的色彩,这种吸取了好莱坞的产业模式,辅之东亚文化,融入自己的民族精神所拍成的大片,更容易让人接受。 韩国如今的CG特效已然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准,像国内的「龙门飞甲」、「集结号」等电影都是聘请的韩国特效团队来帮忙制作,缺乏培养中国国内的特效团队暂且不谈,韩国确实在这一方面有着雄厚的实力。在「鸣梁」这场水上战役中,CG特效更是很好的重现了几百艘战船混战的大场面,营造出几千人火拼的效果,加之利用铜管乐作为日本水军的背景音乐,利用固定音型的音乐作为朝鲜水军的背景音乐,两者冲突对立,从配乐上也能感受出战争的宏大与震撼。 当今韩国影坛,老一辈影帝级的人物无非就宋康昊、崔岷植、薛景求、安圣基等等,这几人的电影几乎部部佳作,而崔岷植给人留下的印象往往是变态、杀人狂魔等反派角色,面对“李舜臣”这种的历史大将军,崔岷植身上所具有的邪气全部转化为霸气,威严的形象更是能撑得起这大场面,韩国的著名导演柳承莞也说过:“能够跟崔岷植这样的演员生活在同一时代是莫大的福气”,确实,一位好的演员是一部好电影的基石,更不用说「鸣梁」中还有柳承龙大飚对手戏。 公元1597年,我大明朝援朝抗日,主力都在我们这边,可偏偏让韩国拍出了一部「鸣梁海战」,让人不胜唏嘘。1598年,明朝大将邓子龙与朝鲜李舜臣合力剿倭,虽大捷,却双双为国捐躯,此战称为“露梁海战”,不知几年后,谁又能把这一史诗战役搬上银幕,谁又能成就那段“露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