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狼》:热血青年好糊弄
作为一个新人导演,吴京的《战狼》很讨巧的走上了主旋律这条路,同军队结缘打造军人传奇,既满足了宣传需要又可以和吴京本人的武生身份有巧妙的结合,算得上是一个蛮聪明的题材选择。因此,在《战狼》这部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军队肌肉的呈现,军人硬气的书写等等这些能够刺激男性雄性激素狂飙的元素呈现。但作为一部商业电影来说,《战狼》却算不上是一个合格的产品。 谈起主旋律,普通观众往往是排斥的。但实际上,商业电影都可以被看作是创作者对主旋律的书写,只是方式、方向不一罢了。《变形金刚》、《蜘蛛侠》、《拯救大兵瑞恩》等等作品,都很好看,但并不妨碍其价值观的主旋律。很多时候,电影的好看来自于形式和风格以及创作者的功力,而并不在于其是否主旋律作品。但在国内,受制于政治宣传的需要,主旋律电影往往过于强化了政治色彩,人物偏向于高大上,故事讲述也过于直白,所以并不能得到观众的捧场。 当然,国产主旋律电影一直在寻找一种叙述方式来中和宣传需求和商业诉求,《战狼》可以算作是尝试之一。从类型上讲,《战狼》是要凸显个人英雄主义,起码吴京是这么拍的,那么个人的能力势必要在群体的“弱势”中才能够得到有效的凸显,否则为什么那么多警匪片、英雄主义片中,警察都成了草包,为的就是凸出主角的本事和能耐。那么到了《战狼》中,以吴京这样一个角色为“英雄”,有效的描绘路径就是让其他战友很不堪一击。但这种尝试却算不得成功。 问题在于,集体主义是主流意识形态所需求与塑造的,尤其在《战狼》所描绘的部队这样一个环境中。在最开始,吴京的角色就是因为不服从命令,没有集体意识而被关禁闭。那么在这样一个集体主义的氛围中,如何更好的呈现一个英雄显然就成为一个悖论,在这里,既不能让部队其他士兵显得孱弱不堪,又要让吴京的角色威猛无比,想要将这些人物都描绘的立体,显然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这就是《战狼》吊诡之处。这也就导致《战狼》中的角色都很平,虽然导演还是有意识的去增添了一些情感上的细节来烘托人物,但方式太单一,效果也不突出。正是在这样的矛盾之下,观众又得看吴京这个“战狼”以一敌百,又要看其他战士们骁勇善战,最终就导致影片没有什么人物让观众能够记忆犹新。显然,这是《战狼》在商业消费和政治正确中的一种妥协和平衡,但对于观众而言,并不用去承担创作中的无奈所带来的问题。 或许是意识到吴京这个英雄人物并不够英雄主义,所以导演在最后的决战场景中,加了这么一出戏码。吴京看着被撕下的红色的国徽,眼中一道红光闪过,如同战神附体一般,将健硕的雇佣兵斩于马下。这个略带喜剧效果的段落,无非是创作者想要尽可能的缝合主旋律和商业的裂缝,但可惜道行太浅,弄巧成拙。而在片尾吴京刻意摆出的Pose 和特写,更是难以吐槽。而为了激发观众的民族主义情怀,“东亚病夫”的故事被移植到这部影片中,一帮不会说中文的雇佣兵在石头上写下了“中国童子兵”几个字,试图激起观众的民族主义激情,好吧,导演你赢了! 整体来看,在纠结和尴尬中生长出来的这部《战狼》,想要两头兼顾却两者兼失。即便只是图一个简单粗暴,影片也并没有什么亮点,枪战、爆炸等等场景都效果一般,就算是吴京在影片最后与雇佣兵的正面对抗,也并不是亮眼的可以作为影片的压轴场景。而若论情感和人性的呈现,《战狼》就更加弱不禁风,父子情没有什么铺垫,和余男饰演角色之间的感情,也并不是英雄相惜式的,反倒像是一个欲求不满的中年女领导和年轻威猛部下的干柴烈火,而余男面瘫式的表演法则,也是让人难以忍受。更别提影片中那蹩脚的特效和末流的音效了!另外还得问导演一句,这样一部作品用3D的意义何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