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做一名爱情与婚姻的长线投资者
一部商业爱情电影,内容不脱一对男女从相识到相爱或是矛盾激化到和解复合的过程,若有影片将视角对准主人公分手的经过,恐怕要让诸多影迷中的痴男怨女抓狂了,如果它还能以喜剧的形式亮相,甚至极有可能引得一大批热衷跟风的新新人类争相体验分手之乐了。 06年的《分手男女》便是这样一部影片,甫上映便力压《X战警3》独占票房榜首充分证明了其自身的实力不凡。遗憾的是,观众似乎是对男女主角现实中的绯闻更感兴趣而走进影院的,而不绝于耳的批评声大多指向了不合理的人物性格设置及前紧后松的创作懈怠。以这般有失偏颇的观影重心与诟病对待只图一乐的爱情喜剧实在有些庸人自扰,实际上这部影片在笑呵呵地喧嚷闹腾的背后,还严肃地给我们留下了必须用心解决的现实问题,而它的警世钟作用若真能唤醒一批性情男女,阻止那些荒谬的分手与离婚闹剧上演,那末它的诸多技术层面的缺陷也足以被忽略、被原谅。 影片仅仅在片头花了2分钟展示二人的相识场面,随后便吝啬地在打出主创人员姓名的时间里用一组照片让观众飞速浏览一遍两人相爱的时光,感受一番蜜月期的你侬我侬,而影片的主体全在不厌其烦地热映一场分手拉锯战,这种结构安排完全和常规爱情片背道而驰,因而其主旨也已从如何追寻爱情转移到了如何经营与守护爱情上。批评者说影片为了让分手有充足的理由而让两个毫无结合可能性的男女走到一起,而其分手的过程更反证出其相爱的无稽,这根本就是种自以为是的求全责备。实际上若要深究的话,诸多爱情电影中的男女主人公有几对从将来的婚姻幸福度上耐得住推敲的?作为商业电影,爱情的风花雪月、干柴烈火乃至死去活来才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至于婚后问题自然留给家庭伦理片去探讨解决,因而爱情片里的男女结合基本上是“只要情投意合,管他适不适合”,这想必也是爱情片几乎没有续集的原因吧,否则每部续集都要和本片一样闹得鸡犬不宁、最终将美丽的童话埋葬,或是演变成无聊却又偏偏魅力难挡的第三者来插足的长篇肥皂剧了。就连《佐罗的面具》中令全天下艳羡的金童玉女到了《佐罗传奇》里都要经历婚姻危机,那些正处荷尔蒙分泌巅峰期的小情侣们在续集中又怎耐得住寂寞呢?其实若要把本片中的相爱过程拍成一部完整的影片肯定也能精彩动人,但也会迅速地被遗忘,而如今的处理方式不仅在创新性上大大加分,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对主流爱情片的颠覆与嘲讽——它们不负责任地用不真实的梦幻让极易陷于幻想的青年男女们为人生中的一小段时光反复沉醉,却没有教会他们为之后漫漫数十年的和谐美满早作打算。 片中的盖瑞与布鲁克可谓是只求浪漫、过把瘾就死的同居男女代表,在享受甜蜜爱情时却没有对性格差异、价值观进行深入的交流、为家务做好分工合作的安排,甚至未对新房的家具摆设有过沟通,因此步入家庭生活后矛盾迅速在无形中堆砌,以至于积怨甚久终因何时洗碗问题而引爆,脆弱的感情基础一夕崩溃。其后尽管双方皆有和好之意愿,但却非通过谈判交流、反思自我并改过自新来重建和谐家庭,反而靠一系列反面行为来进行刺激妄图让对方尽早觉醒,残存的爱也在接二连三的误会轰击下彻底化为乌有。在房子即将转手只是盖瑞猛然顿悟而做出完全迎合布鲁克的改变,希望挽回对方的心,此时或许大部分观众(包括我在内)都期待布鲁克回心转意,二人重筑爱巢从此真正浪漫满屋,但影片拒绝了美好却虚伪的结局,而是用并不悲伤却隐隐透着凄凉的语调告诉我们覆水难收、莫等失去才懂珍惜这个残酷的道理,相信当时已然绝望的布鲁克心中也清楚明白对方的改变只是应景之作,是靠别人的提醒而非自身觉悟而做出的,恐怕很难持久,选择点头只是选择了继续一段很快又将走到尽头的感情而已。漫长可笑的分手闹剧终于以成功收场,一部通俗爱情喜剧也以一个并不主流的收尾让我们敛起持续了105分钟带涩的笑容。 两位“奔四”的主演让本片乍看貌似中年夫妻的“十七年之痒”火山喷发,实则它反映的是年轻男女在组建家庭的初期由于不适应及各类矛盾累积爆发而产生的严重危机,这种情况当然不是美国小白领的典型案例,而是如今人类的普遍性问题,尤其对于正在或即将走向婚姻的我国80一代来说更是横在眼前的拦路虎,若不狠下决心解决,美丽的憧憬只能是镜花水月,幸福婚姻终将沦为笑谈。影片中引发危机的缘由,几乎都是80后的普适性症候,总结起来不外乎如下几点:一是责任感的严重缺失,身为一个家庭的两大支柱之一却对家庭事务漠不关心,以工作辛苦为由推诿责任。而对于如今一年到头为工作疲于奔命的“奔奔族”们,家庭责任更容易被当成可有可无的鸡肋被抛之脑后,若非要组建家庭却无法为其投注足够的精力,随之而来的只能是渐行渐远、劳燕分飞。二是双方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既不对家庭事务进行双方均可满意接受的分工与协调,也不敞开心扉将自己的想法、意见坦诚相告,于是矛盾便在沉默中爆发,家庭也在爆发中死亡。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听不进他人的意见,不考虑别人的想法和感受,两个这等性格的人相结合,能够长期风平浪静才是奇迹。三是二人根本缺乏深入的相互了解,对彼此的性格差异未有清醒的认识,只是为表面魅力所吸引而相爱,最初那段疯狂浪漫的日子可以过得无比写意,但进入漫长平淡而烦琐的常规生活后不了解便会加深隔阂、引发误会,缺少默契必然导致口角不断,冲突频发。当前的年轻人大多还处在两类极端中,一类是过分向往追求浪漫,把爱情看作是无需责任和深入了解的空中楼阁,这种空想主义者套上婚姻的枷锁后往往是头破血流;另一类仍属于传统保守型,把成家、生子当作人生的机械化程序,婚姻对他们来说只是一项必须履行的义务,在无爱的围城里忍受煎熬,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未尝不是悲剧。总之,两情相悦、心有灵犀、同舟共济缺一不可,才能真正拥有长久幸福的婚姻。不知青年男女们是更向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宏伟愿景,还是乐于一次次以“不求天长地久,只要曾经拥有”的华丽借口来告祭逝去的青春? 罗曼蒂克式的爱情喜剧其实近年来正有被边缘化的趋势,即便有大牌坐镇也难有票房保证,反而关注情感危机、强调责任重要性的题材渐渐崛起并大有占据爱情喜剧中主流地位之势,除了本片外,07年的票房黑马《一夜大肚》同样是此类影片的典型代表。但同本片的同居后分手、相爱又破裂的主题相反,《一夜大肚》里的男女主人公则是先发生一夜情,怀孕之后才逐渐培养出感情,其间也经历了矛盾、分别,最终双方领悟了应该如何承担责任、相互理解信赖而步入婚姻殿堂,建立在真爱、宽容与付出基础上的家庭必将是一幅永不褪色的五彩画卷。尽管本片的贬大于褒对比《一夜大肚》的好评如潮、票房口碑双丰收来未免黯淡了许多,但二者恰好从正负两面以娱乐的方式为感情如游戏、离婚率居高不下的快餐时代敲响警钟,这是它们的最大价值。希望观赏过这两部影片的观众都能从中得到收获,做一名爱情与婚姻的长线投资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