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兴》:半部好戏
阿甘导演的《高兴》是一部根据贾平凹先生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和原著小说不同的是,电影《高兴》按照发行方的宣传说法,是一部“山寨喜剧”。如果这部电影按照原小说的风格进行忠实的翻拍,那么它完全可以拍成一部类似《三峡好人》或《落叶归根》那样风格的影片。但是因为《高兴》的导演是阿甘,所以电影《高兴》就变成了一部混杂着喜剧、歌舞、励志、爱情、恶搞等等诸多风格的影片,以至于很难一下子就将它准确地描述出来。 和同期上映的另一部国产喜剧影片《疯狂的赛车》相比,《高兴》这部喜剧无论是在电影的叙事技巧层面还是制作技术层面上都显得很粗糙,以至于在春节期间上映的诸多国产电影中,《高兴》很容易成为一部被评论和观众所忽视的电影。 可能对于很多观众来说,只要看到电影海报上“导演阿甘”的字样,就会立刻掉头走开,并直接将《高兴》这部电影划进“烂片”的行列。 观众的这种评价对于导演阿甘来说并不算刻薄,因为他之前曾经导演的诸多影片都堪称国产烂片的典范(这些电影的名单长到我都懒得一一将它们列举出来,相信很多观众都能随口说出一两部)。 但是对于曾经导演、监制了22部电影的阿甘来说,从他的上一部电影《大电影2.0》后,他似乎开始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种变化延续到了《高兴》后,终于开始直接影响到了影片本身的质量和风格。 虽然《高兴》由于电影技巧方面的不足,以及叙事方面的混乱,只能算是半部好戏,但其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怀,已经能够让观众开始忽视电影在技巧方面的失误,从而真正开始关注电影中的人物和故事,以及大时代背景下普通人的命运。从这个角度来说,只有半部好戏的《高兴》,是值得我们去善意地关注的。 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中国电影市场可以说是风声水起,不但年度票房达到43亿人民币,而且票房过亿的国产影片就有八部。但是在一片热闹喧嚣中,我们仔细回看一下这八部票房过亿的国产影片,就会发现这些影片的故事和主题都完全和当下的社会生活没有任何直接关联。即使有个别影片的故事发生在现实生活背景下,但故事和人物都完全和我们的真实生活没有丝毫瓜葛,如同发生在另一个平行时空。 这种对于现实的有意无意隔绝,可能只是制片方为了实现娱乐电影的商业属性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手段。这种虚构和架空的娱乐,为了弥补叙事上的缺憾,就刻意强调电影技术给观众带来的感官刺激。虽然这样可以暂时支撑观众完成看电影这个消费行为,但是这种单纯的感官刺激所带来的快感已经越来越不能让观众得到满足。当眼睛已经疲劳,耳朵已经疲惫,身体已经麻木后,还能够让观众有所触动的,就只剩下心灵的震颤。而对于当下的国产电影来说,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影片即使用“屈指可数”来形容都是一件很奢侈的举动。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说《高兴》这部电影能够让观众的心灵震颤肯定是有些夸张了,但是电影中的这个故事、这些人物肯定是能让很多观众感到亲切和产生认同,甚至会让一些观众感到温暖。虽然由于导演阿甘的电影技巧还没有达到能够驾驭和提升这样一个故事的地步,让整部电影在叙事和人物方面还留有很多遗憾,但对于这样一部电影来说,最重要的元素却被阿甘精准地抓住了——那就是情怀。 一个农民进城拾荒的故事,出于商业角度考虑而被改编成了喜剧,这个过程中最大的难题,应该是如何平衡喜剧和悲剧的成分。而导演阿甘在这方面虽然很努力但做的并不算成功,其中片中诸多喜剧桥段由于讲述方式和趣味取向的问题,最后沦落为简单的滑稽恶搞,虽然能博取观众的哈哈一笑,但对于故事的讲述和人物的塑造来说毫无帮助,形同鸡肋。但是在正常讲故事的段落,《高兴》就可以说是一部好电影了,无论是男女主角之间的爱情线索,还是男主角的励志成长线索,都沿袭了导演阿甘在《大电影2.0》中就已经开始逐步成形的风格,在小人物艰难挣扎救生的故事中,悄然蕴涵了一种情怀——无论生活怎么艰难,无论环境怎么困苦,我都要努力活出自己的尊严,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 而这种故事主旨对于多数观众来说天然地具有一种亲切感,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观众都会在不同层面对此感同身受。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这就是我们的梦想,这就是我们的爱情,虽然每个人可能会因为各自的环境和条件不同,从而表现出来的形式也不相同,但最本质的那些东西并无不同。 这样的主题并不是第一次在国产影片中出现,但能够象《高兴》这样嬉笑之中让观众笑中带泪的,却是非常少见。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只有半部好戏的《高兴》仍然值得我们去善意关注的原因,因为在影院诸多虚构和架空的娱乐中,这部电影有一些不一样的真诚。 对于导演阿甘来说,在经历了22部电影的历程之后,他似乎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从《大电影2.0》开始,阿甘的叙事风格和影像风格正在逐渐明晰,商业化的电影技巧也在明显地进步。相比之前他导演的那些烂片,《大电影2.0》从故事层面就有了明显的变化,开始懂得借力弥补自身叙事能力的缺陷,故事直接改编外国成功影片,并很好地完成了本土化。而《高兴》更是直接改编了贾平凹先生的同名小说,虽然因为市场考虑而将本片改为喜剧,但原著小说对于这个电影故事的支撑作用是相当明显的。正是脱胎于原著小说的“刘高兴”这个人物,支撑起了整部电影,并赋予了它温暖和关怀。 《高兴》可能是出于商业和市场的考虑,在片中增加了许多歌舞场面和喜剧噱头,但由于制作能力的限制,这些歌舞场面虽然偶有亮点,但整体上来说并无加分。而那些喜剧噱头大部分时候都只能说是在减分,因为它们无论品位如何,基本上都是脱离于叙事主题的,纯粹为了搞笑而搞笑。当幽默变成挠痒痒之后,这些笑声就会变得很廉价,最后伤害到电影的主题叙事。特别是当电影的主题叙事做的还算精彩时,这种廉价的搞笑对于电影整体的伤害就更加明显了。 不过,这些遗憾都属于技巧范畴的问题,对于电影行业来说,只要有一个成熟的工业体系,技巧水准是一个很快就能够得到解决和提升的问题。而能够赋予一部电影灵魂的,则是导演和工作人员对于电影、对于生活的“爱”。一部能让观众感受到“爱”的电影,才可能让它触及到自己的内心,从而让自己去相信,去感动。 [请勿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