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永寂,欲海沉沦
一、 对于一座二线城市的二线中学来说,出一位名人是挺难的事情——即便出了那么一个两个,你也不太容易从他的资料里看到关于中学时期的往事,仿佛一切故事都是从他来到大城市的知名大学之后开始的。 所以当我在《天天向上》里得知新科柏林影帝廖凡是我中学学长的时候,着实兴奋了一番。要知道,之前我们学校出过的最大娱乐界名人,不过是06年超女某赛区的第二名。 廖凡的获奖,正好平衡了华人三大电影节表演奖项的阴阳比例。女星中,张曼玉、萧芳芳、巩俐和叶德娴(其中张曼玉两次)先后折桂,而男星里,在此之前,也分别有葛优、夏雨和梁朝伟封帝,廖凡刚好是第四个。 比起其他七位“帝后”,廖凡名气稍小,可能很多人对其还处在“脸熟而不知道名字”的状态。但其实近几年,他先后参演了《让子弹飞》、《失恋33天》、《非诚勿扰》和《十二生肖》等票房大片,还几乎保持着每年一到两部电视剧的拍片频率,在国内男星中也算进入了至少二线的水平。而且在《一半海水一半火焰》这样的文艺电影里,他也曾很努力的证明了自己的表演实力. 受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和最佳男演员“双熊”的刺激,《白日焰火》以中等演员卡司和小制作,换来了过亿的票房,让人惊呼中国文艺电影迎来春天。其实本片票房上的成功是多方面的,奖项对市场的刺激当然有,可8年前同样斩获大奖的《三峡好人》在市场上遭受的冷遇,想必对中国电影有所关心的人都记忆犹新。固然,8年间电影市场的急速膨胀让二者不可同日而语,但若将《三》放到今天,未必就能够获得票房成功? 《白日焰火》收获市场,还因为它本身并不沉闷。较强的故事性和一波三折的情节反转,还有情爱纠葛等元素,让电影有了被中国普通观众接受的可能。 从类型上来说,或者可以这样概括,《白日焰火》是一部用文艺片手法拍摄、悬疑推理片元素包装的黑色电影。当然,电影里加入了很多暗喻与人性的剖析,而正是这种类型的混搭和内涵的注入,让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刁亦男意料之外的捧获了沉甸甸的金狮。 如果用知音体,我想大约是这样的——“丈夫隐姓埋名担负杀孽,妻子水性杨花罪行终曝光”。 当然,以上不过是戏谑,电影剧情远比这个标题要复杂得多、也深刻得多。 对日式推理稍微熟悉的人,不难从本作中看出东野圭吾名作《白夜行》的影子,而熟悉经典黑色电影的观众,也能从影片的意向和手法中看出导演模仿或者说致敬卡罗尔里德《第三人》的痕迹。 落魄的侦探、破旧的城市、美丽的女人……几乎是标准的黑色电影元素,但比起半个世纪前定义这个类型的美国影片,《白日焰火》又少了一些故作神秘的猎奇,多了几分现实主义的意味。但刁亦男难得的地方在于,他的现实主义更加偏向于人心。现实主义总是描摹苦难的,但他的关注点并不在于社会或者说制度所造成的苦难,而是以人心和人性为苦难根源。 从两部并不出名的前作来看,刁亦男是一位极具作者气质的文人导演,孤独和欲望成为他电影中标志性的元素,也成为叙事推进的工具。他镜头下的人物,总是被孤独所包围,被欲望所驱动,将人性的冰冷和命运的残酷讲述得让人心寒。 九十年代的哈尔滨,在动态的影像里尽显颓败。导演把所有的故事都留给了这座冰城的冬天。环境的影冷和色调的灰暗,衬托着灵魂的孤独与默然。所有的对白总是伴随着人们口中呼出的白色雾气。呼吸间的温度成为寒冷空气中唯一的温暖,仿佛人们挥之不去的欲望,在彼此的纠缠之中勾连。 男主角张自力,从刚刚出场起,便是一副欲求不满的模样。与离婚前妻的肉体纠缠、对工厂女工的上下其手、在地下舞厅的精力挥霍。这是一个在性欲上永远处在饥渴状态的男人,也是一个越来越落魄的人生LOSER。这也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在后来他既迅速的与桂纶镁饰演的女主角吴志贞进入爱河,又毫不留情的将她出卖。肉体和精神上的空虚,以及荣誉和事业的缺失,都是他人生最大的焦虑,而他的行为分别弥补了——至少是短时间内弥补了这两种焦虑,获得双重的高潮感受。 而与吴志贞有关的另外两个男人,洗衣店老板和丈夫梁志军,在电影中都有着不能人事的某种明示或暗示。而正是这种“无能”,又反过来衬托出吴的欲望。 在东北这片粗犷的大地上,斯文沉静的桂纶镁显得格格不入。但我并不认为这是导演的选角失误,相反,正是这样一种间离的效果,让影片有了更多可供联想的发挥。她为何不可以是一个从江南嫁来的女人?在这远离家乡的土地上,她的焦虑才可能被进一步放大,所以她需要男人、需要依靠。所以,她才能委身于梁志军、张自力,甚至那个逼着她赔偿皮氅的男人。 所以当她看见那件皮氅,原本负隅顽抗的决心瞬间崩溃。对她来说,被张自力所背叛,已经意味着生活的绝望。 性别、权势和社会习惯,都可以成为对女性的压迫。桂纶镁几乎没有表情的完成了一次精彩的演出。只有最后当她坐上囚车,才露出了一丝安心。无论结局如何,哪怕是死,也好过胆战心惊、暗无天日。 电影标题的“白日焰火”,既指第一个被害人所经营的酒吧,又是最后张自力送别吴志贞时的那场焰火。很多人将它解读为两人的爱情如同白日的焰火般无法被人观赏,这大概是受《白夜行》的影响而诠释错误。笔者以为,在本片中白日焰火的意向,更多的倒像是在说他们之间原本可能萌生的火焰,在现实面前如焰火般转瞬即逝,而且,周遭一片晃目的白,哪会有悦人的璀璨? 而影片的英文名几经修改,最后定为“BLACK COAL,THIN ICE”,即“黑炭薄冰”。其实,无论是电影中的她和他们,还是电影外的每一个人,何尝不是用着孤独和欲望的两个冰刀,用灵魂在薄如蝉翼的命运之冰上划过,战战兢兢,赌上生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