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残也是一门艺术
看罢《苏乞儿》,不由感叹:袁和平不愧为世界第一武指,在影坛驰骋多年的八爷所创造出来的动作设计依旧那么出神入化;赵文卓不愧为曾经火红一时的那个过气明星,时隔多年之后依然那么身手不凡而表情生硬死板;杜志朗不愧为《霍元甲》、《杀人犯》的编剧,由他所一手调教出来剧本竟然又是那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的把戏。好在电影不是闷骚型的教育片,袁和平和赵文卓的名字意味着《苏乞儿》中有数不尽的精彩打斗。可惜电影院不是家庭影院,否则观众按下“快进”键,将一路狂飙到底。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苏乞儿》,这部电影可以称得上是“经典脑残功夫片”。在这里要注意下,“经典脑残”这个短语不是主谓关系,而是并列关系。首先何为经典,当然指的是电影中拳拳到肉的动作场面;至于脑残,还要归功于本片编导们,在他们的一致努力下,电影扒掉功夫的外衣,留下的只有味同嚼蜡的说教与残缺不全的剧情。 经典PK 八爷已老,但依旧能饭,而且食量很大。这部电影最大的卖点不是众多明星的加盟,而是袁和平与其班底这块金字招牌。要说八爷在功夫电影中摸爬滚打数十年,到如今享誉国际并不是靠着一张会吃饭的嘴,而是袁老对中华武术博大精深造诣的那种至深领悟。如今已65岁高龄的八爷在袁祥仁和袁信义的辅佐下。依然能设计出《苏乞儿》中那精彩十足的动作场面,足以让我们这些热爱功夫片的影迷顶礼膜拜。虽说电影中动作设计有欠新意,但是几乎占全片2/3的武打场面就像一个饥肠辘辘的人面对一桌丰盛的酒宴一般,不要求你炒的如何美味,只要能你给的多,给的实惠。“肉不够,饼来凑”,观众对功夫电影的渴求之意就体现在于此。 片中的功夫场面的设计可谓做足了分量。不同场景的变换,壶口瀑布实力悬殊的火并,万佛崖仙境般的比武,王府内势均力敌的PK,直到最后擂台上的以少胜多,袁家班为演员们量身定做了不同风格类型的动作,赵文卓前期的强悍至刚对决安志杰的快狠阴毒,直到后来醉拳练成之后的随意不羁,甚至周董花拳绣腿般的功夫也是尽显飘逸之风。这些都在一招一式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而拳拳到肉所碰撞出来的火花更是历历在目。其实看赵文卓、安志杰这些专业科班出身的演员对打实在是一种享受,要比那些临时抱佛脚的二把刀的三脚猫功夫强至百倍。周杰伦的出镜不多,但这个半路出家的摆起架子来也算有模有样。 脑残剧情 如果电影到这里结束那就会是功夫电影史上另一部经典,可惜电影不是武术表演,好的动作指导并不是一个好的导演,跟何况八爷又摊上了一个“脑髓里有些贵恙”的编剧。要说本片的故事有多烂?烂到足够能把你家里留着过年的鸡蛋全都练了“小李飞蛋”。 其实袁和平的导演功力在片中表现的只能算是个停留上世纪90年代的路子上,而本片的编剧杜致朗则要首当其冲。要说这个79年的小美女编剧功底真的不敢恭维,去年她那部《杀人犯》就闹出了一个和《孤儿怨》雷同的闹剧,而今年的《苏乞儿》更是把自己旧作《霍元甲》也翻出来临摹。要知道《霍元甲》的故事本来也就说教意味太强以至于略显平庸,把一个本来很一般的故事在复制一遍,这真是“黄鼠狼下耗子——一窝不如一窝”。 电影的结构相当“复杂”,基本算是《太极张三丰》与《霍元甲》的混合体。由此看出袁和平和杜致朗还是在吃老本,把两部电影的长篇大论柔和到一起,而浓缩了并不一定是精华,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人物的单薄和剧情的缺失了。电影的前一部分是《太极张三丰》的神话版,把一个自我救赎的故事与西方精神分裂症样障碍杂糅在一起,在有“中国特色”的包装下,原来“武神”只是久远的传说,那是“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的意境,到底是“武神”还是“雷神”? 当一段超级精彩的PK之后,几乎所有人都在等片尾音乐,没想到后面别有洞天。电影的后半部分只有电影的1/3,而且前面“张三丰”情节毫无关联,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苏乞儿》续集,莫非穿越了?看见了佟掌柜和“武神”穿越到黑龙江,我们这才发现,原来电影在爱国主义熏陶下差点成了一部喜剧片。苏乞儿到了现在才变成“乞儿”,其赖以成名的醉拳直到电影快完了才开始练,也没有说他如何悟到醉拳这门绝学,难道真像《武状元苏乞儿》中周版苏乞儿那样睡一觉就见到了“武神”?原来精神分裂也是一门艺术。 结语 在后半部分这个完全《霍元甲》的故事里,也完浓缩了电影的问题,结构混乱,人物单薄,要不是精彩的动作场面撑腰,本片估计会成为一部“”般的晦涩电影。电影是一部功夫片,观众也不必要的苛求电影的故事有多么精彩,《苏乞儿》的看点就在于精彩十足的动作场面。但是不要忘了,一个发霉的月饼真的会影响我们“赏月”的心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