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征途可不是星辰大海
J•J•艾伯拉姆斯是一名优秀的编剧,一名合格的导演。在美剧的圈子里,编剧的地位是超然导演之上的。以《迷失》一剧声名鹊起的导演J•J•艾伯拉姆斯,无疑在编剧上拥有比其他好莱坞工匠导演有更大的发言权。被汤姆•克鲁斯提携到烧钱的电影圈后,他先后接手了两大商业系列影片——《碟中谍》和《星际迷航》,迄今为止各拍了两部。尽管没有像克里斯托弗•诺兰那样耀眼的票房成绩,但足以在好莱坞这个名利场占有一席之地。至少让某些投拍电影的老板知道了,把钱交给艾伯拉姆斯绝对比交给莱德利•斯科特手上靠谱得多。 《星际迷航》拥有长达半个世纪的历史,第一部星际迷航系列电影上映时,正值冷战美苏两国太空争霸高潮期的1966年,和他永远的竞争对手《星球大战》系列一样,整整贯穿了北美一代人的记忆。尽管冷战结束,太空探索热逐渐消失,连NASA都面临裁减危机,关于征战太空的电影也自然是上比不了魔戒的奇幻旅程,下打不过朱丽叶•罗伯茨式的浪漫喜剧。况且星际系列没有一个像乔治•卢卡斯一样的偏执狂,有力地防止其被过度消费。到21世纪时第十部星际迷航系列电影上映时,这个系列被除了某些极度死忠外的所有人当成了笑话。幸亏2009年,派拉蒙和艾伯拉姆斯一起以一种撒泼耍赖、置死后生的方式重启了这个系列。 几乎所有幻想文学,包括我们熟知的星球大战、魔戒、哈利•波特、暮光之城、饥饿游戏等多个系列,都是基于架空历史、重塑世界的类型文学。他们之间唯一的区别是根据受众的不同,将世界建筑在未来世界的太空、远古时期的中土世界、平行的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或者其他种种匪夷所思但又并非无迹可寻的基础之上。幻想文学不必拘泥历史、物理定律等现实感知的世界,平白无故生造出空中楼阁,最大的销售卖点自然是架空世界的奇技淫巧。除此之外,幻想文学掌握了任意改变历史的妙方,极其方便、流水线式地制造高中生所清晰、理解并崇拜的道德观和情感世界,或恢宏、或伟大、或缠绵、或青涩。这种浅薄的、标签式的情感烘托正符合高中年龄阶段的人类对于社会的想象,即使是反乌托邦题材上,其底色应然是缺乏深度与广度的。举例来说,如果你在23岁之后才开始读《银河英雄传说》,其情感体验与一个16岁读的人完全不一致。故而红茶的销量很大程度上和田中芳树的推广有关系。 第十一部《星际迷航》就耍了这样一个小聪明:利用平行宇宙的理论,在主角柯克船长出生之时时间出现交叉,在另外一个宇宙空间里开启另外一个故事的开头。这种耍流氓的手段由美漫滥觞,充分满足了读者关公战秦琼的美好愿望,满屏幕的钢铁侠大战绿巨人。当然必要的前提是两个超级英雄属于同一公司。近年来漫画改编电影风行世界,艾伯拉姆斯偷学一招,星际迷航系列满盘皆活,既解决了老星际迷的望眼欲穿之渴,也能让编导从容编写、再造新影迷。上一部星际电影可以说非常成功,票房赚得盆满钵满不说,星际系列靠此起死回生,浮屠再造,导演可谓功德无量。 苏珊•桑塔格评价罗伯•布勒松时说:“有些艺术直接以唤起情感为目的;有些艺术则通过理智的途径而诉诸情感。有使人感动的艺术,制造移情的艺术。有不动声色的艺术,引起反思的艺术。”从这个角度审视这部毫无疑问艾伯拉姆斯获得了更大权力的电影,《星际迷航•暗黑无界》根本无法满足上述任何一点。作为在2013年上映一部科幻电影,里面的主要角色使用的通话工具之先进程度竟然不如电影观众手中的智能手机,不能不让人指责拍摄方的粗糙和大意,更别提我们能在电影里看到有任何硬科幻的创新了。 就是和电影改编系列原作之《可汗之怒》相比,第十二部中人物的情感线、故事的情节线也显得如此苍白薄弱。“太空,最后的边境。这是进取号星舰的航程。”电影结尾这一句被匆匆掠过的经典台词,其实是奠定整个系列太空歌剧式的基调。星际迷航诞生于人类对太空充满向往的六十年代,而这一情感和历史来源便是伟大的“大航海时代”——仅需将口号大海换成太空即可。发现新大陆、创造历史,同时攻克外敌、无往不胜,像这种廉价简单、起点文学式的情感,艾伯拉姆斯都吝啬地放过了。整部电影,我们只看到导演和他三个经受严苛训练的编剧,按照好莱坞的规定动作一招一式、大情节套小情节,大冲突套小冲突,带着喘不过气来的观众一路狂奔直至终点,最后像一个泄了气的气球一样萎顿下来。 在星际的设定中,柯克船长和史波克大副代表了美国高中男生的两种典型:高大帅气、鲁莽义气的体育帅哥和情感白痴、超高智商的书呆子。艾伯拉姆斯为了将这两个标签式的人物往标签上更推一步,不惜罔顾逻辑和情节,放弃了一个更加值得大书特书、深挖背景的角色——反派可汗。导演和编剧没有提供任何一种普通观众没有见过、陌生的情感体验,甚至连镜头语言和视觉景观也一并放弃,将已经炸好的、软了的薯条重新回炉热一下,就迫不及待端上来献给观众,简直比迈克尔•贝还要无耻和平庸。艾伯拉姆斯有许多向前走一步的机会,但是他都完全放弃了所有可能,甘心匍匐于工匠手册和市场调研的结果之下,最终拿出来的就只能是一篇飞速放映的PPT。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