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徒劳无功
《致青春》看了两遍,虽然电影版把时光改到1994年,很多画面与现在有些久远,但青春的朝气和气盛的勇敢丝毫未变,甚至唤起内心沉睡已久的无所顾忌的时光。电影一看完就找来原著及辛夷坞的一系列青春小说,整个五一窝在家里,每天坐在落地窗前,托着阳光慢慢的看。辛夷坞的文字都淡淡的,即便是大悲大喜,都只用淡淡的情调来描写,仿佛只有这样的笔触才是青春系小说独有的感受,那种远远的,却又真的曾经发生在过我们身上,却是现在只能回忆而无法触及的感觉。那些朦胧但清澈的爱,裹挟着简简单单的真心以及无所畏惧的勇敢,让自己那颗被社会打磨的很糙的心,记起曾经有过的柔软。 九把刀有一本书,叫做《最美的,徒劳无功》,这也许是对青春最好的诠释。想起前段时间一个高中生在升国旗演讲的末尾,在主席台上对着全校同学对自己喜欢的女孩表白。有一家媒体在第二天头版全版登出了这样的文字“有人说你勇气可嘉,有人说你不该这样做有人说你头脑发热不分场合。很多人认为高二的男生应该好好学习,心无旁骛,可是我们听到了台下孩子们雷鸣般的掌声是敢爱敢恨还是年少轻狂?为什么成年人对此争论不休?真的是你错了?还是我们的思维固化了?已经长大的我们是否还记得那些青春萌动?是否还记得那些年追过的女孩?”或许,被表白的女孩永远不会和男孩有一个未来;或许,表白的男孩必须转学来继续学业;也许这只是一场徒劳无功的勇敢,但这却一定是一个极美的青春片段。如果能放在某一部青春电影里,那会是多么赚足眼泪和柔软的画面。 对于同样是将书改成电影的我来讲,内心里无条件无底线的理解那种当现实照进大荧幕的感觉。在我的心里,总有那么一个画面:,当我的书改成的电影上映的时候,那些曾经在我的旅途中帮助过我的人们,大叔或者小哥,高中生或者民宿店老板,他们散落在首映仪式的不同角落里,音乐渐渐响起,荧幕上放映着自己和一个大陆女孩之间曾有的故事。没有人知道每一个故事的原型是谁,在哪里,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我想,那一定是一个让内心柔软至极又幸福满满的瞬间。我的青春里最美好的十天,被这部电影所记录,而他们生命里的某个时段,可能是三分钟,可能是一个下午,也会永远的留在声光电影的胶片里,永远的留在这个世界上了。文字和画面,帮助人们将最美好的时光,糅合成最温柔的一击,让你回到家还缓不过劲儿来。 很多人说,《致青春》中前半部分特别好看,切换到后半场就没那么大的感受了,有人会所是剪辑乱,有人说是速度快,我想,这也许是因为内心吧。我们都憧憬并眷恋着那些久违的徒劳无功但却足够美好的年少轻狂,潜意识里都厌恶着每天生活着的充满自私和肮脏的世界。越长大越孤单,我们忘却了曾经的勇敢,不记得自己曾在女生楼下的驻足等候,也再不会单纯的“只想对你好”。在这个物欲横流,连找对象都要把对方父母有没有养老保险算作条件之一的现实世界里,面对电影前半部分每一次的温柔的一击,被社会打磨的很糙的心里,一次次热泪盈眶。 青春里,我们对勇气的理解是“无所畏惧”;长大后,我们对勇气的理解变成了“明知道有困难,还要挑战自己。”那些曾经的无所顾忌,那颗曾经胆大包天的心,终于学会了判断安危,保护自己。在仓皇的成人的世界里,内心的表面终于被打磨的越来越坚硬,还剩下的几多柔软,只有在关键时刻,才舍得拿出来用。 小寒说:“从头讲一遍,才发现时间已经过去那么久。谁得青春不是各种磕磕绊绊,该遇见的该珍惜的该放弃的,在结局发生之前又有谁能说清楚。青春终将逝去,但有些感情应该长存,学会柔软学会珍惜学会体谅学会坚强学会为别人着想,也学会放过自己,那便不会再害怕未来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