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都看不厌的《敦煌》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敦煌》,大约是八、九年前,而且还只是从当中一半开始,便见到大漠中全副甲胄骑兵,美丽动人的回鹘公主,莫高窟里的瑰丽壁画,还有最后那惨烈悲壮的战斗。少年的我刹那间就被这部电影震撼住了,我确信这是我所看过的最棒的中国历史电影(当时还没意识到这其实是日本片)。以后又有两次在电视上看到这片子,但每次都不是很完整,都是从半当中看起,虽然每次都看得津津有味,却始终未能看到片子看头,成为我数年来最大的遗憾。
2000年我开始上网,并学会在网络上搜书看,我搜寻的第一本书几乎就是井上靖的《敦煌》,便是电影敦煌的原著小说,五、六十年代在日本出版,作者是日本严肃历史小说的大师级作家,也是我个人最为喜欢和崇拜的作家之一。不久我又买到了《井上靖》全集的图书,其中自然也少不了《敦煌》这部代表作。粗粗算来,仅仅《敦煌》的小说版,我已经读了将近有十遍之多!
终于,去年我从朋友处得到了《敦煌》的DVD,连夜就把全片给看完了,以后又看过两遍。
今天,我又将这部电影全片看了一遍。
依然又接受了一遍震撼。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敦煌》的故事并不在它的黄金时代,而于它灭亡的前夕,甚至故事的主要人物和背景也与敦煌关系不大,但却在历史上又占有重要地位。
电影中出现的“敦煌”一词,其实是与当时的历史不符的,唐朝以后“敦煌”这个地名就不存在了,改成为“沙州”,北宋西夏时期也是如此,“敦煌”直到近代才恢复了汉代古名。
还有本片最大的反面人物李元昊,历史上的元昊三十岁时即王位,则作为太子时不过二十多岁。但电影里出现的元昊太子却是一个中年男人,导演有意要体现他阴险残暴的一代枭雄形象。
当然,最值得一提的是回鹘公主,我一直认为井上靖安排赵行德与公主的感情,是作者个人的一种小小意淫,不过这种意淫对于小说而言也是正常的,任何作家都有意淫的权利,没有意淫也就没有了文学。
命运——真是井上靖作品中永远都不能回避的问题,这恐怕也是井上靖写长篇小说《孔子》的原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命运让人相爱,命运又让人别离,我们无法抗拒,虽然我们幻想创造命运。
当一切的尘埃落定,无数经卷古书被封存在藏经洞中,世界对于敦煌来说已经终结。
片尾上字幕时,一幅幅不同年代的敦煌佛教壁画显现,特别是最终那尊有着神秘微笑的厚唇佛像,让我想起塔尔可夫斯基的《安德烈鲁勃廖夫》最后的圣三位一体壁画的宏伟神圣。
5